今天回來的早,能夠趕在十一點之前到家,很不錯。
說兩件事吧。
一
今天扶貧入戶檢查,來到一個五口之家。進門發現這家房子蓋的不錯,兩層樓,裝修也挺考究,不像是貧困戶的樣子。
男主人剛好下班回來,向他詢問了家里的情況,才明白他家的貧困戶是符合條件的。
這一家情況是這樣的:男主人老王原來在一家企業工作,因為有技術,會修理機械,收入不菲。攢錢為家里蓋起了樓房,送兩個孩子到私立學校上學,經濟條件相當優越。
后來他父母相繼病倒,母親在家臥病三年終于撒手人寰,老父也癱瘓在床。他不得不辭掉之前離家很遠的工作,回家照顧父母。家里情況每況愈下。
現在老王老婆在縣城某個賓館打工,兩個孩子轉到了離家相對近的十幾里之外的中學就讀。他只在村里附近找了個伙計,每天中午都要趕回來為老爹和兩個孩子做飯。兩個小孩為減少開支也在家走讀,六月份的大太陽下他們結伴回家吃午飯。
因為父母的大病讓老王花干了家里的積蓄,還欠下不少外債,沒辦法,之前生活富足的老王只好向村里遞交了貧困戶申請,想獲得政府的救助。
在屋里見到了剛下班回來的老王。通過觀察和交談,發現老王是一個非常精明強干的人,也就是農村常說的那種“能人”。
老王說話思路清晰,原來的小康之家現在做了貧困戶,但見不到一點其他貧困戶那種低眉順眼的自卑樣子,眼神里透著對生活的熱情。
他給我的感覺就是他家脫貧是遲早的事,現階段家庭處于低谷,過的幾年等把癱瘓的老父親送終(想法有點不陽光,但是實情),或者兩個孩子大學或者高中畢業找到工作,老王立即就能脫貧致富,重回村里富戶行列。
我從老王的眼神里看到這種自信,也因為知道他懂機械技術而相信這種自信。
這樣的家庭看著就有希望。
當然也有完全看不到希望的,例如另一個村的老李家。
老李不到五十歲,身體健康,尚有勞動能力。老婆有精神病,總是說胡話,但她不承認自己有病,誰提了跟誰急。所以她沒有醫院鑒定,辦不成殘疾證,也就享受不了相信補貼政策。
老李家兩個兒子,因為遺傳,都有精神病。分別辦有一級和二級殘廢,可以享受到補貼。
但補貼只能維持最低的生活需求,更多的家庭開銷,就要靠老李出外打工獲得。
現在兩個孩子還小,將來長大了仍然是社會底層需要政府兜底的幫扶對象——這樣的家庭,脫貧是不要奢望了,十幾至幾十年之后,也讓人完全看不到家庭的希望。
二
我這兩天對馬斯洛需求理論有了切身體會。
從最初富裕階段的自我實現需求如我要堅持寫作,將來實現財富自由,降格到昨天父親節想著早點下班回家抱會閨女的情感需求。
昨晚一點半才到家,女兒已經睡下,抱是不敢抱了——怕把她吵醒。今天一整天都是恍惚狀態,尤其是吃過午飯直接開干那一陣,我覺得我的需求已經降低到溫飽階段了——我只是想滿足一下生理需求,能夠讓我閉上眼躺床上或者躺車上睡那么一兩個小時,我就非常滿足了。
什么六點按時下班,陪女兒玩一會,陪家人說說話,一起看個電影,或者看本床頭的書,這些都是虛的,這些需求在我對睡眠的需求面前,完全可以煙消云散!
就這么多吧,我要去滿足溫飽階段的需求了——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