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7日,我參加了伊川縣初級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培訓講座,給我們培訓的是王利珍老師。培訓后,我們學校也在七八年級范圍內開展了每周一次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周校長親自帶頭講,我有幸也是其中講課的教師之一。今天,我同樣也更加
榮幸地站在這里,分享我們學校在這段時間所做出的點點滴滴,及一些收獲,與大家共享。
一、與學生初談心理學
第一次給學生上這種課,我們讓學生初步了解了心理學,用身邊的事例,故事,小游戲,互動,視頻……等讓學生知道心理學無處不在,比如人與人交往之間,大張為什么生意那么好等,他們對這門課就逐漸產生了興趣。
二、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這節課上,我們重點給學生進行了情緒ABC理論教育,也講了情緒是怎樣影響到學習的,難住他們的是自己面對學習的消極情緒,所以,我們要運用各種辦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情緒,那么學習對于他們來說就不是那么壓力山大的事情了。對此,我們進行了未來成功景象聯想的活動,讓學生產生自豪和成就感,從而克服焦慮的信心。
? 三、對待手機方面的教育
? 我們學校,由于學生都是走讀生,晚上他們需要在校外住宿,所以有一部分學生晚上在家有玩手機的現象,其中大多是打聯機游戲,經調查,玩的是和平精英或是王者榮耀之類。那么班里就會同時有幾個學生一直在合作著玩游戲,影響正常睡眠時間,這樣,第二天上課時,課堂上總有些學生瞌睡得很,甚至早上來都出現睡覺現象,硬是叫醒,聽課效率也不高。所以學,我們設計的第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就是《聊聊手機里的那些事》。
? ? 學生從而意識到了:手機對于中學生來說,是把雙刃劍,有利有弊,尤其是當沉迷網絡游戲其中時,我們要加強自我管理,做游戲的主人,而不是被游戲牽著鼻子走。同時也發現:學生沉迷網絡游戲,一般都有在現實中找不到自我價值的原因,或是是家庭情況特殊等。為此,我們嘗試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去分析,用替代產生期待感原理讓學生在現實中實現自我價值,發現自身優勢,家長和個別學生的家長經常交流溝通后,學生在學校睡覺的現象有了很大轉變。
四、對學生進行考前心理輔導
? 考試是學生必須面對的大事,針對考試,我們對學生進行了考前心理輔導,講了要以撿蘋果的心態對待考試,方法上詳細講解了了1124提分法等,學生對這些有了了解后,有一部分同學開始行動起來了,期末考試成績提高了很多。像我們八四班的胡睿珂,成績出來后,她都不相信自己居然能考得這么好!
? 除此之外,我們還進行了《中學生人際交往》,《好心態,好收獲》等方面的教育,目前我們結合學校實際嘗試了這些,還有很多很多,我們會繼續探索。做這些工作之中,我們有收獲,也有不足,比如,學生每次都很期待上這種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課,但是由于我們工作剛開始起步,經驗不足,造成課堂容量大,但效率不佳。但是我相信,在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會逐漸做得越來越好!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