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堅信,如果能打造出好的產品,用戶一定會喜歡。如果他們喜歡,他們一定會掏錢買,我們就能賺錢。”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做公司最重要的就是產品,在喬布斯回到蘋果的后做出了iPhone、iPad等產品才解救了蘋果公司。
互聯網的產品設計有很多的關鍵詞,會不斷重復出現,用戶、用戶需求、核心功能、用戶體驗。我們設計產品時需要先找準產品定位,做好用戶分析、功能設計、交互設計、結構設計和視覺設計。
//
產品決策
//
產品決策,要以用戶需求為驅動,有時候決定不做比做更加重要。實際存在的需求要來自用戶,而不是產品經理的經驗和臆想。在關注用戶需求的時候,我們很容易陷入到自己的想象之中,把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當做普遍的需求,在2015年的O2O大戰中,出現了很多上門按摩,上門美甲,上門洗車,上門送藥等服務,這些需求可能對某些人是需求,但是需求很小。
做產品要判斷需求大小
需求大小=需求范圍+需求頻率。普通用戶和目標用戶的高頻需求,就是大需求。粉絲用戶的重要需求,也是大需求。我們要先滿足普通用戶的大需求,再滿足忠實用戶的大需求,再滿足忠實用戶的大需求,當基礎的大需求滿足后,要集中滿足粉絲用戶的大需求,提升競爭力。我們一直在說提高產品的競爭力,那產品的競爭力來自于什么呢?來自更好地滿足用戶的大需求。
做產品要滿足需求的全過程
需求的全過程就是三個字:找、選、用。我們做出的產品一定要幫助解決這三方面的問題。這個時候需要判斷我們是否能夠把用戶需求的全過程滿足,如果能就去做產品決策,否則就要謹慎選擇。產品的競爭力也來自于需求全過程的滿足,可能這個需求已經超過了你的產品邊界。大家都知道特別火的音樂播放器:網易云音樂。為了讓用戶在聽歌環節有更好的體驗,網易云音樂優化了全部的過程,從內容、選擇、下載、使用,網易把需求的全過程做得更好,同時還滿足了用戶電臺和音樂評論的需求,所以網易云音樂成為了最受用戶喜愛的音樂播放器。所以要把產品做好,就要超過產品的邊界,才能更有競爭力。
價值一致性的判斷
企業要做新產品,新的產品一定要符合公司的價值觀。
//
功能設計
//
找到產品的核心功能,才是產品的立身之本。產品需要滿足兩個功能?;A功能和核心功能。
基礎功能代表了產品的日常流程,是為了滿足用戶需求的目標和行為,是滿足用戶基本需求和過程的功能。以我們創Plus俱樂部為例子,我們的產品是“創+30計劃”,我們用戶的基本需求就是個人成長,我們為我們的用戶提供每日一問,早報和一些話題討論幫助我們的用戶提高自己的認知。
核心功能是在基礎功能上,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的功能,是在滿足用戶真實需求的功能。“創+30計劃”的核心是四次微課分享1.如何在互聯網時代,找到自己的定位,2.產品思維及運營實戰,3.對于創業認知的那些誤區,4.職業規劃及求職技巧。通過個人成長、產品、運營、創業和職業規劃等方面的專題分享來幫助我們的用戶成長。核心功能來自于產品定位和用戶需求,然后進行功能分解。
//
用戶體驗
//
現在互聯網時代的產品不僅僅要關注產品功能的競爭,還有體驗的競爭,就像羅輯思維的羅振宇講的,要讓用戶爽。在混沌大學的課程《認知升級之第一性原理》中,李善友教授說到了喬布斯的例子,一個外國記者在非洲把蘋果公司的iPad給一個六歲的目不識丁的孩子使用,他可以輕松的使用這個產品。牛逼的產品經理的能力,不是表現在設計上多么強大的功能,而是降低用戶使用的產品門檻。
用戶體驗的三原則:不要強迫用戶,不用讓用戶思考,要讓用戶使用得方便,更不要破壞用戶的習慣。
做好一個產品不僅僅需要了解用戶需求,同時還需要做好產品設計。用戶需求就是在做加法,把用戶需要的功能找到,而產品設計就是在做減法,找到用戶的真正需求,把不需要的功能都才撤掉,做一個簡潔的產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