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李亞玲,五泉中心小學教師,1998年至今一直在五泉鎮中心小學任教。曾獲楊凌示范區優秀教師榮譽稱號,多次在示范區組織的期末素質教育質量檢測中榮獲區級優秀個人獎 ,多次指導學生參加作文比賽,榮獲優秀指導獎。發表論文多篇,參與區級課題多項,均已結題。
剛一放假,我便開啟讀書模式,認真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我,里邊所提到的很多問題都是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所困惑的,細細的品味,讓我有很大收獲!
這本書共涉及100條建議,我就其中受益頗深的幾條建議,談談自己的感受:
《怎樣在腦力勞動中培養自覺紀律》這一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對腦力勞動紀律作了比較詳盡而全面的闡述,也可以理解成對高年級學生學習紀律的全面闡述。
專注對學生怎樣約束自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給出了具體而且非常量化的建議。 我首先被題目所吸引,腦力勞動中的自我紀律怎樣培養?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促使我審視自己深深思索。“如果你想有充裕的時間,那你就要每天讀書;要學會給自己創造內在的刺激;要學會自制;不要在無謂的小事(閑談、游手好閑地消磨時光)上浪費時間;明天再做,這是勤勞精神的最危險的敵人……這些看是給七年級以上的高年級學生提出的重要建議,其實對我們也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些催人奮進的話語,“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些激勵讀書的名言,是鞭策我們和學生成長的金玉良言,也是促使我們不斷讀書上進的源泉與動力。但因為缺少了“自律性”,腦海中常常萌生出“明天再做”的念想,這主要是“自我紀律性”的淡薄,讓我常常給自己找到借口。學習的時間和條件都是需要自己創造的,而創造這些條件的前提就是自己。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要學會給自己創造內在的刺激。”“必須”兩個字常常是唯一的動力刺激。你正是應當從這種不感興趣的地方開始自己的腦力勞動……以致逐漸把“必須”變成“我要”。”“要學會自制。”“娛樂和休息都是需要的……因此擺在首位的不應當是休息,而是勞動。”我仔細體會這些智慧的話語,深深思考自己身上的問題所在,認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沒有行動,就不會有收獲”,我們要在這個夢想的激勵下,付諸行動,注重腦力勞動中“自我紀律”的培養,抓緊時間、創造條件讀書、學習、求索、進取。工作這么多年,每逢接收一幫新學生,我都會把這學期在語文學習上需要注意的問題講給他們聽,但是,我從未給自己的學生下發像蘇霍姆林斯基這樣給學生提出的腦力勞動中自律的問題。讀到這條建議,我受益匪淺!
在第87條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提出:要在體育方面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體育是使人的精神生活充實和文化知識豐富的起碼條件,體育鍛煉能磨煉人的意志,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自我教育就發生在每一次有意義的體育活動中。體格方面的教育和自我教育是統一的。假如不讓學生從小就開始幫助大人干一些活,我們甚至無法設想他們能夠成為身心健全的人。
我們堅信,體格方面的教育與自我教育的統一是從幼年就開始的,這種統一與國民教育思想有聯系:當孩子剛剛學會用手拿起湯匙從盤子里取食物送到口中時,就要讓他勞動。努力使兒童邊干邊想、邊想邊干。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懂得體育的意義,感覺到自己的全部力量,認識到健全的精神取決于健康的體格,學會有意識地增強自己的體力。
如果我們的學生從小不勞動,他們就會聽不進在體育方面進行自我教育的任何教導。如果我們的學生是勞動者,那么他們就非常敏感地、興致勃物地接受我們的教導,孩子們才能遵照我們的建議去做。
在哪些條件下集體才能有效地發揮教育個人的作用?這條基于一定理論概括的建議,對于實際工作是非常有用的。首先,了解各種教育措施的基本原則及其復雜的相互依賴關系是很重要的。這一點,對于建立集體和個人之間的和諧一致尤其重要。
那么,集體的教育力量來自哪里呢? 在什么條件下集體才良好地、有效地發揮教育個人的作用呢?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了最重要的幾點建議:每個人都應該懂得和體會到人是在一起生活和勞動的,有歡樂也有憂愁,應以人道主義的態度對待他人;每個人都要節制自己的欲望;要經常不斷地發展人的道德、感情、智力、美感和創造精神;要使兒童、學生有上進心,使他們渴望別人對自己產生的好印象;不可在集體面前抖摟兒童個人的種種缺點;集體成員的興趣、愛好要多元化;不可劃分積極分子和消極分子等等。
現代管理理論認為,只有實行全員管理,集體的力量才能得到發揮,學生的個性和積極性才能得到提高,才能喚起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義務感,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發揮。所以我認為集體應該是一個向上、向善的集體,要關心每一個成員,一個良好的集體能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自我教育環境,猶如一個巨大的熔爐,它不僅能煥發出學生各種才能,使他們的精神面貌更加高尚純潔,而且能溶化后進學生身上的許多缺點錯誤,喚起他們做人的尊嚴。其次,集體應該有核心,要有威望的領導人物。在這種條件下,集體可以考慮多搞些集體活動,重在培養孩子們的團結合作精神,凝聚成員的集體力量,讓孩子們在集體中相互學習,增長見識,在活動中促進每一個成員的健康成長。
讀到第八十九條建議處:在學校集體中什么可以討論和什么不可以討論這個話題中,蘇霍姆林斯基給我們提出了一些建議:家庭中的不正常現象不能討論,比如父母不和、離婚等;雖然學習用功但是智力發展不好不能討論;學生的隱私等等,這些都不能成為討論的話題。因為學校這個集體應該是大家的精神家園和感情寄托的地方,所以除了工作、學習,我們還可以把自己的感情上的矛盾、精神上的收獲與失落與大家分享。
在談論社會現實的同時,我們應該想到,學校應該是一個有理想、是純潔向上的地方,教師、學生應該少談論社會的黑暗面,特別是對學生心靈產生不好影響的社會事件。對這些社會黑暗事件我們應該以正確分析為主,讓學生在知道的同時不會產生精神上的迷惘。所以集體是教育的工具,一個優秀的班集體對學生的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一個班集體,就像一個大家庭,對于每一個成員的成長,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有優秀的集體才會有優秀的個人。
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為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雖然現在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那光輝的教育思想對現在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們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時時不忘己任,時時不忘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平等的尊重,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他們的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
愿我們所有的教師都能以蘇霍姆林斯基為楷模,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做一名明亮、陽光、善良的優秀教師。以上是我在閱讀《給教師的建議》時所獲得的一些粗淺的體會,我要努力把這些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提升我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帶領學生們共同進步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