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大學的,那會兒正是移動互聯網慢慢興起的年代,我家里算窮的,大學之前都沒有過自己的電腦,剛剛學會玩QQ空間的時候,人人流行了,據說人人更高大上一些,大家都在玩人人。
先說說人人的產品吧,先說web端,以前是純粹抄襲facebook,改版V7之后,個人主頁搞了個時間軸界面,首頁學google+,好吧,你學也就學了,但是你TM三欄,有兩欄都是廣告,重要的timeline信息被擠成窄窄的一條,還有很SB的那年今日,還有SB的小秘書天天發一些垃圾信息。我很懷疑人人的產品經理是不是競爭對手派來的。
至于安卓和iOS端,是否遵循平臺設計規范就不說了,國內基本都不遵守。但是移動端產品的定位不僅已經嚴重偏移了。產品定位更是可以說亂七八糟,你到底是想做一個社交APP呢,還是做instagram帶拍照濾鏡的什么美圖美拍美顏,還是想做什么視頻直播?功能多,雜亂,界面上按鈕擺放實在是亂七八糟,想找個發新鮮事的按鈕壓根找不到。
內容運營就別說了,十二星座化妝技,生活常識小秘密。公共主頁開放之后更是一片雞湯。
當然或許也有運營成功的例子,比如風靡一時的幫舍友找對象。
還有關系鏈的問題,有人說因為關系鏈都是同學,大家畢業了也就沒交集了。這不是根本原因吧。你產品體驗做好一些,未必會有人棄用。實名制社交是有其需求的,人們需要一個實名的網站,去認識同學,朋友,記得以前經常有撿到一張飯卡,搜索人人,搜索到手機號碼,然后打電話還給失主的。現在的微博可以嗎,微信可以嗎?
移動互聯網時代感覺SNS都沒落了,現在人們的需求似乎更加精細化,或者尋求一種新的關系鏈。比如知乎,比如簡書。
想做好一個產品,好的產品設計,好的技術架構是不夠的,還要有人用,有好的運營團隊,好的移動端體驗,不改革,就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