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歌”從線下走上線上,全民K歌的成長之路

提到“K歌”這樣的一個詞,大多數人想到的還是KTV,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K歌這樣的一項活動也被逐漸的搬到線上來了。全民K歌就是手機K歌這樣的一個市場上的佼佼者,擁有3500萬活躍用戶,并且迅速超過了比其發布更早的K歌產品“唱吧”成為二級領域第一,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全民 K歌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全民K歌

本文共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全民K歌的用戶需求在哪里?

2.全民K歌成長初期做對了哪些事?

3.全民K歌的用戶特征?

4.全民K歌當下面臨挑戰與機遇?


一,全民K歌用戶的基本用戶需求在哪里?

K歌在過去是作為我們娛樂消遣的一種方式,朋友聚會或者是親人團聚,大家一起去KTV唱一嗓子,一來促進關系的的進一步發展;二來可作為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還有就是喜歡唱歌,為自己找一個唱歌的地方。這里我們可以把用戶對于去KTV唱歌的需求歸結為:社交需要,自我展現,娛樂。

KTV

但是去KTV唱歌面對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不方便,不能隨時隨地的唱歌。對一些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來說,他們的行動成本可能會小些,但也會面臨著沒有時間等著一系列的問題;而對于一般的地縣級人群來說,他們如果想要K歌,行動的成本就比較大了,有可能他們需要坐很遠的車才能去到KTV,另外KTV的消費價格也會成為中低消費者人群行動的障礙。

而在現實中,喜歡唱歌的人是不在少數,這一點跟消費水平關系不大。于是乎就出現了這樣的一個矛盾:喜歡唱歌的人很多,但是去KTV的行動成本卻是很高。這就給我們的用戶形成了一個痛點:用戶需要一種行動成本低,但是又能滿足自己K歌需求的產品。

k歌

于是乎,全民K歌就誕生了。作為一款手機平臺的K歌產品,它的Slogan是:你其實很會唱歌!做為騰訊旗下的一款產品,它天生就有著非常強烈的社交屬性。它滿足的用戶需求有:

隨時隨地唱歌:移動端的優勢使得用戶的行動成本大大降低,讓用戶能用自己的閑暇時間,立刻滿足自己的唱歌需求。

情感的表達:對于音樂來說,不同的歌曲就代表著不同的情感特征,當用戶需要表達的自己情感的時候,就可以用音樂來表達。這就跟朋友圈和QQ空間的個人動態發布是同一個道理。

社交的的需要:對于喜歡唱歌的人來說,用戶多希望更多的人聽到自己的歌聲,并且獲得他們的鼓勵與評價,獲得認可。

讓自己的歌更好聽:在自己原唱的基礎上進行調音,讓自己的歌更好聽,就像很多人拍照喜歡用美顏一樣。


二,全民K歌成長初期做對了哪些事?

在全民K歌發布之前,互聯網上就已經有一款K歌軟件——唱吧,全民K歌是在2014年中旬發布的,而在這個時候唱吧已經有了3500萬的月活用戶,總用戶量過億。面對如此強大的一個對手,全民K歌是如何做的呢?

1.用饑餓營銷獲取了第一批用戶:

在全民K歌發布之前,運營方就在各大平臺廣泛的做了“預約下載機制”,在發布的第一天,就立刻收獲了20萬的種子用戶。

預約下載

2.內容的自增長,建立產品的閉環

作為一個內容社區來說,最為重要的當然就是UGC。當我們的產品擁有了初期種子用戶之后,平臺的內容就一定要豐滿起來 ,讓這些用戶去消費。這些內容的產生就得靠用戶自己,用戶產生內容,獲得反饋,平臺方在這個過程中對用戶進行適當的激勵,用戶才會活躍起來。而全民K歌就借助了騰訊平臺得天獨厚的社交優勢,完成了產品的閉環。

閉環

用戶在演唱完歌曲之后,發布到全民K歌平臺上,然后再分享到空間,群,朋友那里,朋友可以對其音樂進行送花,點贊,評論反饋給演唱者,同時朋友可以對內容進行選擇性的擴散,使得內容抵達更多的用戶,這些用戶在發現全民K歌之后,對平臺產生興趣,再下載使用,并循環這個過程。


三,全民K歌的用戶是什么樣的?

提到全民K歌,我們不得不提的另一款應用就是唱吧,這里對于用戶特征的分析,我將會用這兩者來對比呈現:

1.全民K歌和唱吧平臺的用戶總體情況:

來自易觀千帆,2016年12月數據

從上面這張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出來在手機K歌這個領域內,全民K歌和唱吧穩坐前兩把交椅,并且在月活躍用戶這一數據上,兩者差別并不太大,但是在啟動次數和使用時長上全民K歌遠超唱吧,可見全民K歌在使用頻率上是遠超唱吧的,這和全民K歌良好的社交屬性相信不無關系,通過社交分享,app被再次喚起。

用戶DAU,來自易觀千帆

而在2017年這半年,這兩者的日活躍(DAU)數據之間的差距開始逐漸拉大,全民K歌在從今年2月份開始,一直到今天的5月份,一直都在呈現著規律性的波動,其原因是因為在四月份舉辦的“線上全民K歌”大賽所造成的,從結果來看這樣的一個活動作的還是比較成功的。反觀唱吧在這多半年卻是一直非常平穩地在走下坡路,前景不容樂觀啊。


2.用戶在什么樣的場景下使用?

分時人均啟動次數,來自易觀千帆

這張圖是今年6月份的一個用戶分時人均啟動次數,在一天的24小時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明顯的一高一低的對比,在低洼處是在夜間,大部分用戶都已經休息了,但是依然有人在半夜嗨歌歌,話說,不怕擾民么?【尷尬臉】

然后用戶在從晚上的七點開始,就開始活躍了,一直到晚上12點,這段時間是APP啟動次數最高的時間段。當大家下班或者放學之后回到家里或宿舍,一掃一天中的疲憊,來唱一首歌,聽聽別人唱的歌,和朋友相互PK一下,可不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嗎,這也符合用戶的娛樂化需求。


3.用戶的基本特征如何?

下面這幾張圖則是反映了全民k歌和唱吧用戶的性別,年齡,地域,消費能力這幾點的差異:

性別
年齡
地域
消費能力

從上面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唱吧和全民K歌平臺最多的用戶都是女性用戶,但是男性用戶偏愛全民K歌。而在年齡構成上,大部分用戶都是24歲以下的年輕人,這部分用戶多是學生或早入社會的90后年輕人,她們往往有更多的時間,有更多的情感訴求需要通過唱歌來滿足。而在后面的消費能力和線級地域上 我們可以看出手機在線K歌的用戶多是屬于中,低等消費人群,而在地域上我們看到的是在一線和三線城市的用戶是最多的,如何來解釋這樣的一個現象呢?

按照我們的理解,那些中低消費者人群應該是一些二三線城市的人,所以按地域劃分最多的應該是而二三線城市,而不是一線城市用戶最多。事實上出現這樣的現象的原因不外乎有兩個:一個是一線城市的高校學生眾多,用戶基數更大;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人口移動,大量的中低消費者原本屬于二三線城市,但是在一線城市打拼,使得這兩者出現表面上矛盾的數據。


4.用戶的互動及其內容貢獻情況:

這一部分的數據是我爬取了全民K歌平臺1.8萬用戶以及他們貢獻的84萬首歌曲后得出的: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用戶的粉絲,關注,等級,作品貢獻情況的分布數據:

關注量和粉絲數
等級和作品數量

在這些數據上面我們可以看到用戶貢獻內容,互動數據的大致分布,但看不出具體些的情況,我們統計了這些數據的平均值和眾數以供參考:


統計項

結合圖和表我們可以看出用戶貢獻的內容在總體上符合用戶的分層理論,有最大量的用戶是屬于消費型的用戶,他們往往只是在平臺消費內容,卻很少產出內容。這里我們可以把全民K歌平臺的用戶分為四個層次:一層就是純消費型的用戶,他們只是偶爾來平臺逛逛,消費平臺的內容,他們占了平臺用戶很大的一部分;第二層就是普通貢獻用戶,他們在消費內容的同時也偶爾貢獻自己的作品,占比也很大;第三層就是一些最活躍的用戶,他們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平臺上,除了貢獻音樂作品,還形成了自己音樂圈子,這是平臺最為核心的用戶;最后一層就是那些當紅明星,為了吸引更多的人來到全民K歌平臺,平臺方往往會青來很多當紅的音樂明星或這個領域的KOL,用這些明星的人氣吸引大量的用戶,這部分用戶也是平臺方需要大力維護的。

對于用戶貢獻的內容,我們從84萬條數據中篩選出了演唱次數最多的10首歌曲,來看看全民K歌平臺的用戶的音樂喜好是如何的:

TOP10

看到這些數據,我頓時有點蒙蔽,感覺這些歌曲都好老【尷尬臉】,這或許就是經典的力量吧!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平臺的用戶對經典歌曲的演唱都還是很有熱情的,這或許也與今天新歌更新太快,很難記住,而經典歌曲卻被記住了有關系。

總的來說:全民K歌平臺的用戶多是那些時間充裕,消費水平較低的女性人群,如學生,普通上班族等。他們有著強烈的社交與自我展示的需求。在這些用戶中,純消費,貢獻的用戶占了一大部分!


四,全民K歌當下面臨挑戰與發展?

在今天來說,全民K歌作為一款K歌社區類的產品,最為重要的就是用戶UGC的增長,而我們處在這個互聯網的下半場里,我們也充滿了挑戰:

1.與海量的信息爭奪用戶的時間:今天我們的用戶每時每刻都被各種信息環繞著,想要把用戶時間搶過來,則需要精細精細化的運營。

2.平臺的轉化變現:全民K歌平臺作為騰訊內部創業的一款產品,相比唱吧,目前它的變現之路依然模糊,平臺方需要在這一塊發力。

思考

對于后期平臺發展的建議:在上面我們已經知道了全民K歌平臺用戶的基本特征,針對這些用戶全民K歌平臺在后期可以在以下方面進行進行發展優化:

1.抓緊學生這部分用戶,促進活躍:學生相對來說,時間較多,消費水平不高,消費范圍廣泛;但是其自我展現的意識很強,并且用戶的生命周期還很長。平臺方可以多和學校合作組織一些歌唱比賽的活動,這些校園比賽活動在線下舉行的同時,增加線上的區域內(學校內)比賽,增加用戶的使用頻次,促進用戶活躍。

2.抓住智能化的機遇,布局智能市場:人工智能目前是一個公認的未來發展的方向,雖然目前還不知道未來的市場環境會是什么樣子,但平臺方應當做好提前的布局。

3.強化自己的社交價值:全民K歌平臺之所以能夠快速崛起,可以說非常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騰訊平臺在社交上的優勢,現在雖然是行業第一了,但仍然要在社交上花功夫,是否能在QQ平臺內增加入口也是值得考慮的。

4.細分用戶,做好分級運營:在今天用戶接受信息量爆炸的情況下,提高用戶體驗是平臺運營的重中之中;對于普通貢獻用戶促進其活躍,同時拉近頭部內容,利用當紅明星,網紅,KOL來提高平臺活性。

發展

注:文章中的數據部分引用來之易觀千帆,部分來自IT桔子,部分來自全民K歌平臺抓取。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