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文化課吃吃喝喝中開始了,有圖有真相
介紹意大利面的做法
據說馬可波羅把面條帶到歐洲
異國他鄉總是“吃”能勾起鄉愁
別客氣
邊吃邊說,皮蛋、香菜、臭豆腐、雞爪、蝎子……你吃過哪些奇葩的中國食品
這是放了幾年的蛋?
在笑聲和掌聲里勇敢地吃下
清明節快到了,分享一下“網紅”青團
里面沒有肉,放心地吃吧
讓我研究一下
吃好喝好咱們開講。有人說中國的文化是飲食,西方的文化是男女,他們會為了一個叫海倫的女人而打仗,咱們多半為了肚子吃不飽而造反。
食、色,性也。
“炒”是中國最普通的烹調方法,一切皆可炒,炒樓,炒股,炒明星,炒魷魚……
原來各國的金飯碗都一樣
謀生叫“糊口”,職業是“飯碗”,我是“吃粉筆灰”的,你是“吃哪碗飯的”?有人來了要接風洗塵,送人走了要餞行,有事要撮一頓,沒事也要聚一聚。我們的語言里去掉“吃”還剩下什么?
不了解“吃”,怎么了解中國人
人生百味,世間百態,酸甜苦辣咸。我們的詞語里就是我們的世界。
能猜出的普通話鑒定為九級
老百姓的語言智慧都在這“開門七件事茶米油鹽醬醋茶”里~
方言里的表達更加生動
你什么都可以吃,就是不能愛吃豆腐
可一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豆
沒有哪個國家的作家這么津津樂道于“吃”,將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過得活色生香,往往靠的不只是嘴巴,還有一顆浸透人間煙火的心。
對照自己的中文水平取舍吧
西方人做菜要精確到“克”,德國人用科學實驗的精神發明了刀具,中國人做菜是“少許”,一把大刀玩的就是藝術。主副要搭配,五味需調和,陰陽得平衡,標準化的肯德基進入中國也得增加“老北京雞肉卷”這樣的本土菜,這基本代表了外來文化在中國的命運:融合吸收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