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泥塘里的雙面人:《放牛班的春天》2016.5.21

p2210646026.jpg

有兩個孩子。看上去,一個弱小,一個強壯。

看上去弱小的,是貝比諾,每周六等在校門口,等父親來接他回家。可是,現實是父母雙亡。馬修去這個學校當代課老師時,第一個見到的,就是這個孤苦伶仃的小東西。

按照今天來看,貝比諾是班里學習成績很糟糕的學生。考題,無論數學(請教同學3*5,被告知53,他喜滋滋地寫上),還是歷史(即使有馬修老師的不斷提示,被槍決與打獵),都答不對。

除了天真,你找不到他的所謂特長:他不會唱歌,即使在合唱團里,也是無聲的那一個。

另一個是蒙丹,看上去穿了很“強壯”的鎧甲。

蒙丹從類似教養所的地方,來到這個比那里也許好不到哪里去的學校,只要看看弱小的貝比諾的情況,原先睡覺被掀掉被子;蒙丹來后,貝尼諾睡覺,得付錢。惹得馬修老師看不下去,“單挑”蒙丹,警告他遠離貝比諾。

貝尼諾和蒙丹,一個軟弱,一個強悍。

其實,不過是同一個人的兩面。難說,蒙丹從前不是貝尼諾那種小孩;貝尼諾,生活在這個“湖畔之底”(爛泥塘)的學校里,校長鼓勵互相告密,懲罰時連坐高壓,也難說,將來他不會變成蒙丹。

這兩個小孩,也許就是這個爛泥塘里的雙面人。

所幸,馬修老師在貝尼諾可塑的時期出現:合唱團,讓他當助理,雖然僅僅是遞遞指揮棒,但那抱上抱下的近距離的親切,讓天真的貝尼諾拎著布袋和小熊,敞開心扉,搭上了開往春天的公交車。

而蒙丹,被冤枉偷錢、挨打、送進監獄,真相大白時,馬修老師提出過要還蒙丹一個說法,但是,馬修老師是有限的,任何一個老師,都是有限的,他自身,就背負職業的倫理道德,他是一個雇員,在一個校長一個人說了算的地方,他的作用更多是面向學生而言的,他的能量最大化時,他是火箭助推器,比如影片中的音樂神童皮埃爾,他自身有天賦、有進取心(偷偷練習),有善解人意的母親,所以,馬修老師,當得成助推器:皮埃爾的母親接走了他,考取了里昂音樂學院。

對于積重難返的蒙丹來說,他的世界里,只有拳頭,沒有人跟他講理,馬修老師,自然也得先運用他接受的“狠厲”之道來擺平二人關系。試想,在互相對抗的關系里,不但當不成助推器,更別說當拯救天使或者救世主了。

所以,這沒法是一個治療性的電影,但貴在誠實:一個老師的有限性,即使是馬修。

蒙丹從監獄里出來的那一天,就是他向世界發射憤怒的子彈的時刻。他縱火燒掉學校,像極了“被解救的姜戈”。

這一天,剛好馬修帶了學生們去郊外玩游戲。所以,學生從火災中幸免。

馬修被校長遷怒,
馬修只能離開。剛好,這一天是星期六。

馬修帶走了貝比諾的星期六,為自己申張正義的蒙丹防火的那一天,是同一個世界,又好像在不同的星球上一般,都那么夢幻,又那么真實。貝比諾和蒙丹,差不多是同一個人,只是彼此運氣稍有不同而已。

常被欺負的可憐蟲貝比諾,跟音樂無緣,卻有幸泡在合唱團里,變成了自己的天使。
對有些弱小的人,正義來得太晚,會不會就放棄了變成天使的可能?如蒙丹?

蒙丹,真可惜,當搗蛋鬼們在廁所里議論馬修老師的琴譜時,你也許還在來這個廁所的路上,雖然你也證明了那里確實暫時只是一個廁所。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