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生長在社會的人,那么就應該守護社會在人們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公德。
今天偶然看到兩電動車之間有只香蕉皮,再一看,有個中年婦女也自以為沒人看到,也把自己手里的香蕉皮朝那丟過去。更可笑的是,她兒子看到自己媽媽把香蕉皮丟那,他也瀟灑的朝那一丟。于是乎,地上躺了三只香蕉皮。母子兩自以為沒人看到,理理衣服就走了,可是不巧,有我們幾個旁觀者。看到的人,只能無奈的對視幾眼罷了。
小細節展現大文明。
個人衛生不僅關系到個人的健康,而且直接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與素質。講究個人衛生、培養良好衛生慣,既是個社會公德問題,也是一種交際中對對方尊重的表示。生活是什么,是對生活的一份敬畏,去遵守那些大眾道德,去遵守那些社會公德,去恪守那些生命的規矩,去遵守那些別人的忠告,不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無人管束的放縱少年。不要讓自己在那些平常的生活經過中,缺失對自己行為規范的約束和督促,所謂一個人,需要正心和立德。
環境行為規范應成全民共識。保護生態環境,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而且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生態環境部等5部門聯合發布《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范(試行)》,倡導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這一規范雖然沒有強制性,但這些規范的內容,與我們民眾的日常生活息息有關,如果能注意這些,做到這些,不僅可以內強個人素質、外塑城市形象,而且也踐行了我們每個人保護生態環境的社會責任。環境行為規范應成全民共識。
曾經看過這樣一條新聞:瑞士比爾市一居民因亂丟垃圾將被罰坐牢。 據瑞士媒體報道。這名男子2018年1月在非垃圾回收日將垃圾放到街上,并且使用的不是專用垃圾袋。負責監控是否是嚴格按照規定在城市丟棄垃圾的市政工作人員認出了違法者。這名男子被罰款1 50瑞士法郎(約合150美元) ,但他卻沒有在規定時間內繳納罰款。此前,該男子曾因違反賭博法而被罰款6500法郎,但這筆罰款他也沒交。對情況進行評估后,檢察院在夏天的時候建議這名男子,坐牢90天代替大額罰款,坐牢2天代替亂丟垃圾所應受到的懲罰,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收到他的答復。消息說,這名男子肯定要坐牢了。但唯一的問題是瑞士當局不知道他身處何地。消息稱,比爾市2017年因亂丟垃圾共開出209張罰單,另有600人受到了警告,主要是往森林里亂丟舊輪胎和家具。由此可見,人家的對于不文明的整治態度真的是很認真,我們國人也應該加強自身的修養。
個人私德若是“光著腳”,公德注定“無法跑”。私德的意義不在于獨善其身,而是以公共空間為坐標錨定私人領域的界限。從集體哄搶到景區泡腳,從高鐵占座到公交“動手”,違反公德的事件屢屢在網上引發熱議。令人遺憾的是,不文明行為把自我凌駕于社會之上;但值得欣慰的是,每次關于事件的深入討論,都是一次道德教育的過程,也是自我反思的良機。
經過人們的討論,模糊的概念愈發清晰,抽象的條文愈發具體,應對的手段愈發明確。給類似行為持續“曝光”、向不文明現象勇敢說“不”的人越來越多,凝聚起全社會振聾發聵的正義呼聲。
可能我們自身的社會公德堅守無法改變太多,但我們起碼能臉不紅心不跳的說,我們是遵守社會公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