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于簡書,是因為我們都耕耘著文字。
我相信每一個文字愛好者都有閱讀的習慣,都有自己熱愛的文學作品,小編我鐘愛《卡拉馬佐夫兄弟》,不同的中文一本都看過一兩遍。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還有耿濟之,和臧仲倫版的,以后找到高清圖再補上。
其實文學現在像一位沒落的貴族,無論是什么形式的作品,其黃金時期早已遠去。后人很難超越前人的成就。這也是這個社會性質所決定的,如今奉行娛樂至死,金錢至上。閱讀對大多數人來說其娛樂性遠遠比不上電影,音樂或游戲。而網絡小說,excuse me!讀網絡小說配得上閱讀這個神圣的字眼嗎?
小編也是讀過好些網文的,緊湊的節奏和爽快的代入感確實吸引人,但一本書動輒百萬字,看完后能留下的東西確實比較少,有的書中或許有些正能量,但絕大多數都是娛樂性質的。一個人如果沒有深刻的思想,能寫出能引人反思的文字嗎?
在此,小編想斗膽依僅有的經驗定義什么是真正的文學作品,真正的文學作品的條件:作者必須是個有品位的人,起碼在文字的選擇和組合上,華麗的不可,簡易的也不可。讀者得有美的享受,如同躺在軟軟、綠綠的草坪上,但不能全部都是草,間隔還得有這樣那樣的花。草的清香和花的沁香夾在一塊將你溶在其中……最后,我想反駁一種觀點:文學作品要有教育意義才能稱之經典。文學的最終目的是引人自由,不是任由他人的觀點束縛。
其實閱讀并沒有比其他活動高貴多少,這只是種美的體驗,精神的成長,并不是人格的升華。如同聽古典樂一般,閱讀亦是屬于少數人的。因為它們對多數人來說稍顯枯燥,沒有必要鄙夷什么。每個人不都是由無到有這樣過來的?
以后有時間再寫寫我讀過的一些書,歡迎各位和我討論,大家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