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進約旦,迫不及待前往佩特拉,佩特拉在約旦中南部,這里的故事,令人著迷,光看LP約旦封皮上的卡茲尼神殿這個既像羅馬風格建筑又像傳說中藏寶庫形狀的建筑,足以把人的好奇心吊足了。
到達佩特拉時,已經晚上9點多,從早上8點以色列耶路撒冷中央車站出發,繞一個大圈在約旦河入境,攻略沒做充分,人在路上就很折騰。在路上奔波一整天以后,在看到佩特拉小鎮的夜景時,震驚住。比想象中的要美,印象里有幾個近東城市夜景如此程度的,也只有去過的伊郎的色拉子和土耳其的馬爾丁足以媲美。一層一層的石頭建筑疊巒在一起,在夜色中交相輝映,像不像夜鶯之城。
到的時候疲憊不堪,匆匆用相機掃了一張圖,效果沒有眼睛看到的那么沖擊。常期在外行走的人,是能分辨哪些地方拍照很美,看時很一般,哪些地方是拍照很一般,實際卻很驚人。圖是在房間里面拍的,拍完就出去認真享受夜色(長期生活在現在摩登城市,夜色早已經被光污染大面積霸占了,很難像這樣體驗,溫暖可親的燈光像燭火般,照亮每個人)。入住的是青旅店,方便第二天結伴進佩特拉。
約旦開始過夏令時,天亮得很早,完全不用擔心景區開門時間,佩特拉是24小時不關門。隨時可以進,第二天一早6點左右,洗漱完畢,在青旅門口結到一對法國情侶,事實證明,進佩特拉最好結伴行走,景區里面的指示方向并不清晰,容易體力流失走迷路。
買的佩特拉兩日票,能一天走完,最好不要分兩天。第一天的行程走下來,肌肉各種酸痛,這里的徒步路線很不好走,上上下下,不僅磨鞋,體力消耗是常規行走的三到四倍,平時沒有徒步訓練過的人,到了第二天,也很難有力氣續走。
峽谷是由古時長年的雨水沖擊形成的震撼效果,在峽縫中穿行。思肘著納巴泰人是如何想到,在這峽谷的最后處,建一座偉大的建筑,單單后勤補給的工作量(水源、食品、在這沙漠中,一大群工人在這里開鑿),超出想象。
從入口,穿過蛇道盡 頭1.5公里左右,就能看到卡茲尼神殿。
早上七點左右走到卡茲尼神廟這里,陽光正好。看最美的一面,一定要早起,早起,早起。不同顏色在這個時間段里交相印襯。終于到了!
傳說、神話、歷史、事實混合在我腦海,這里真的是一千零一夜里,阿里巴巴與四十個大盜的故事源頭嗎,看著就符合心里的想象,早已不顧歷史是怎樣的了,大腦已經不能理性了。本來就是因為這個故事燃起來約旦的火苗,感謝傳說和神話,讓我心懷遠方,從而探尋遠方。
經考古學家和土木工程相關專家長期的考證,在荒涼的沙漠興建這樣一座宏偉 精密工程 的建筑卡茲尼神殿建造是納巴泰人是由上而下施工建造。不同于常規建筑從地面打地基,再一層一層往上開鑿雕刻。也就是說,最上面的柱頭最早完成,在普通人能看到的兩層,里面毫無任何裝飾,既沒有宗教祭壇,也沒有墓葬,無法考證在沙漠里面花這么多的力氣建這個神殿的用途是什么。而考古學家在經過考查,地下還有一層被長期的沙子掩蓋了,在2003年的考古發現中第一層挖出幾具尸體,由此,長期對于卡茲尼神殿的屬性功能,得到解答。
斯科林式的柱頭,帶狀雕飾及人物,下層的羅馬柱,雕有埃及伊希斯像的紋飾,這座外觀混合古典世界的建筑多種元素的神殿,據考古學家推測是由納巴泰國王亞里達四世時期建造。
以為到走到卡茲尼神殿就結束了佩特拉行程的,舉手。
其實不然,一般旅游團的導游就帶到神殿和羅馬劇場就結束了,因為時間安排緊,這處只有幾個小時。散客就不一樣了,在這里面呆兩天和三天的國人,我都有遇到。佩特拉非常大,整個景區從最遠的線回到門口,在熟悉路線的情況下快步走,需要2個小時,不熟悉的話,可能就迷路了。
后面的一些殿,都是可以直接進去參觀的,由于,就可以推測卡茲尼神殿的內部裝飾了。都一樣,天然巖石紋理,沒有任何人工裝飾物。
在這里看卡茲尼神殿,第三條線結束。
第三條副線,是最輕松的,爬十幾個臺階就到了
第四條線的終點代爾修道院,也是一座類似于前面卡茲尼神殿的建筑,而這個建筑雕刻相對簡單。我原以為,只能看一個神殿,沒想到,堅持走下來,看了好幾個。這就是探索未知的好處了,總有驚喜等著你,讓人充滿期待。
雕逐的完整在歲月的洗禮和光照下有所脫落,失色,這種在考古學家和文保科技工作者看來,需要做修繕保護了。這些輝煌與滄桑的痕跡,促使每年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此停駐,文化遺產不可再生,亦不可永生。希望每一個能周游到此的人,不要去破壞里面的一草一石,就是做為觀者,所能盡到的最大的保護。
走到這里已經很小眾的路線了,看完夕陽,19:30才往下走,從這里走到景區出口,大約花了1個半小時 披星掛月 ,景區里面沒有燈光,走出來是晚上9點左右,相當累,差不多一天走了30公里徒步路線。
佩特拉的美,是需要付諸體力和眼睛才能體會到的,站在這里,電影場面里的攝人心魂,在來到的這一刻,都會自動彈框。無需多言,汗水與舟車勞頓拋諸腦后。
希望你永遠記得,這世間的美!
送個愛我的tracy .和 常伴左右的ak. 以及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