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十周年紀念版)》的第十二天

? ? ? ? 閱讀內容:第三章的《悖論與教學設計》

? ? ? ? 閱讀分享:今天閱讀的內容講解的是悖論與教學的融合,這又給我帶來新的思考,原來教學當中其實一直都存在著各種悖論,但而我們卻很少關注到。

? ? ? ? 帕爾默先生在教學設計時,把6種悖論融入到了教與學的空間中,并且在書中可以看出這些悖論原理是有助于教育學的設計。

? ? ? ? ①這個空間應該既有界限又是開放的。在教與學的空間中,界限是由我們經常關注的教材中的問題、文本、資料包等確定的。在每一節課當中學生都可以暢所欲言,但我們會發現無論學生如何發言,老師都會引導學生圍繞一個主題來進行討論,這就是教與學中的界限。雖然教學中存在著界限,但它卻又是一個開放的空間,它允許學生自由的思考和表達。學生在通往學習目標時的路徑是多種多樣的,并不是只有一種可能。

? ? ? ②這個空間應該既令人愉快又有緊張的氣氛。教與學的空間是開放的,學生可以在里面自由的表達,自由的學習,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吸引人又自由的空間,令人感到愉快。但因為界限讓學習過程總會遇到一些困難和阻礙,不知不覺就會營造出緊張的氛圍。

? ? ? ③這個空間應該既鼓勵個人表達意見,也歡迎團體的意見。在教與學中,要想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必須要給學生營造表達的機會,只有能夠說說自己的想法,教育才有機會產生。教與學中除了不能只是個人表達意見的地方,我們還需要團體意見。

? ? ? ? ④這個空間應該既尊重學生的瑣碎的“小故事”,也尊重傳統與激勵的“大故事”。一個學習空間中,要能接納學生真實的故事。學生的每一個小故事都會伴隨他們的成長,能夠是直擊他們的心靈導師。所以這個空間一定要能容納學生的小故事,但又不能過度沉迷于小故事當中,還需要有關準則的“大故事”深度揭示規律。這些大故事可以給小故事限定了理解的框架,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個人的小故事。

? ? ? ? ⑤這個空間應該既支持獨處又隨時有群體的資源支持。教與學的空間需要給學生提供獨處的機會,讓他們單獨的思考和吸收學習內容,還要給他們去認識自己的內心真實、完整的自我。除了個人獨處,教與學的空間還要提供群體的資源支持。在群體中通過對話的交流,我們可以發現自己不知道的地方,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識,這是能夠幫助個人提升,這也是學習共同體的強大作用之一。

? ? ? ⑥這個空間應該沉默和爭論并存。在教與學的空間中爭論從未停止過,因為學術界是支持百家爭鳴的,大家都會有各自不同的想法,爭論自然也是常有的事。除了爭論,我們也需要為學生提供沉默的機會。學生需要靜心思考,并嘗試與自己內心世界對話的方式。而沉默就是一種表達,就是一種與內心最深處相連接的媒介。

? ? ? ? 帕爾默先生認為,這6對被亂加在一起就是完整的教育學,但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學會根據自己的工作方式,將這6的悖論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 ? ? ? 任何一種高效的方法都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實施,更何況這6對比比悖論是我們教學工作中時常會遇到的,但卻總是容易被忽略掉的。這更需要我們去認真的領悟,重新構建我們教育學的空間,這樣才能夠有助于學生去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更有助于我們找到適合自己的真實可靠的教育源泉。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