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學習、摘錄自《原則》
導言
不管我一生中取得了多大的成功,其主要原因都不是我知道多少事情,而是我知道在無知的情況下自己應該怎么做。
原則是根本性的真理,它構成了行動的基礎,通過行動讓你實現生命中的愿望。原則可以不斷地被應用于類似的情況況,以幫助你實現目標。
如果你能獨立思考,同時保持開放的頭腦,清醒地尋找并發現最適合你的事情,如果你能鼓起勇氣這么做,你將會讓自己的生命發揮最大的價值。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你應當思考為什么,因為這很可能是你面臨的實現自己人生愿望的最大障礙。
●獨立思考并決定:(1)你想要什么;(2)事實是什么;(3)面對事實,你如何實現自己的愿望……
擁有共同價值觀和原則的人才會相處融洽。沒有共同價值觀和原則的人之間將不斷產生誤解和沖突。……在些成員需要有共同的原則才能成功的組織里,(解決這個問題)尤其重要……你做出選擇的方式將反映你的原則,所以用不了多久,你身邊的人就將明白你依據怎樣的原則為人處世。最糟糕的情況是你很虛假,因為假如你虛假的話,你將失去自尊和人們的信任。所以你必須清楚自己的原則是什么,并且“知行合一”。如果知與行之間似乎存在矛盾,你應當解釋這些矛盾。
我認為成功的關鍵在于,既知道如何努力追求很多東西,也知道如何正確地失敗。“正確地失敗”是指,能夠在經歷痛苦的失敗的過程中吸取重要的教訓,從而避免“錯誤地失敗”,即因為失敗而被踢出局。
我的機械記憶能力一直很差,不喜歡聽從他人的指示做事,而是喜歡自己把事情弄明白。……我既是一個投資者也是一個企業家,所以我逐漸養成了一種健康的害怕犯錯的習慣,并思考出了一種能將犯錯可能性最小化的決策方式。
●以可信度加權的方式做決定
我犯下的代價慘痛的錯誤使我改變了看問題的角度,從“我知道我是對的”變成了“我怎么知道我是對的”。這些錯誤讓我養成了謙遜的習慣,我需要用謙遜平衡我的勇敢。我知道我可能會錯得離譜,又好奇為什么其他聰明的人對事情的認識與我不同,這促使我既從自己的視角看問題,也從別人的視角看問題。這讓我看到了很多維度,如果我只從自己的視角看問題,是看不到這么多的。我懂得了如何對不同人的觀點進行加權,從而選擇最好的觀點,也就是說,我用可信度加權的方式做決定,這降低了我犯錯誤的可能性。
●遵照原則做事
這些原則是以非常清晰的方式列明的,人們可以輕松地評估其中的邏輯,所以你和其他人可以判斷你是否知行合一。經驗告訴我在做任何決定時,仔細思考并寫下我的決策標準,是價值無限的,于是我養成了這么做的習慣。
●以系統化的方式來決策
我發現我可以這么做,方法是以算法的形式把我的決策標準表達出來,而我可以把這些算法植入我的計算機。我同時運行著兩套決策體系一一頭腦中的一套和計算機中的一套,并在此過程中發現,計算機能夠比我做出更好的決策,因為它能處理的信息比我多很多,而且它能夠不帶感情地以更快的速度處理這些信息。這讓我以及與我共事的人可以逐漸深化我們的認識,提高我們的集體決策質量。
將我們的原則凝聚為一個理念一一創意擇優,力求通過極度的求真和極度的透明實現有意義的工作和有意義的人際關系。
我們承認,相對于我們需要知道的東西而言,我們真正所知的并不多。我們相信,在獨立思考考者之間出現的經過深思熟慮的、不摻雜情緒因素的分歧,可以轉化為更明智、更有效、能夠起到“1+1>2”的效果的可信度加權決策。
作者認為,工作原則以生活原則為基礎,但由于組織的力量遠遠大于個人的力量,所以工作原則比生活原則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