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價格?
是你付出的時間成本嗎?
有的人八個小時做的工作,其他人甚至兩個小時就可以,那么付出八個小時的人就越值錢嗎?
是你的能力更強,技術更熟練,價格就越高嗎?
流水線上的工人技術非常嫻熟,可工資也不高啊,即使是讓名牌大學畢業生去流水線,可工資還是那個工資。
在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就業,差不多同樣的工作,可待遇就是不一樣啊。
最終消費品的供需關系,決定了最終消費品的價格,而這價格再反過來,決定前面每一種生產要素的成本
有的人時間很廉價,但有的人時間就是那么寶貴。這里的寶貴指的是“值錢”。馬云的一個小時、王健林的一個小時,和你的一個小時,雖然本質上都是一個小時,但是他們的一個小時就是很值錢。一切都指向了需求。
那么對于我們自己來說,當發現這個世界已經開始不需要我們的時候,就是我們采取行動及時改變之時
想想未來需要的是什么?然后從現在開始就朝那個方向努力。
認真的想一想,自己做的這件事,以后有多少人(企業或單位)需要它。
認真的想一想,我做這件事為別人(企業或單位)能提供多少價值。
有人經常說“人脈很重要”,事實上,人脈的本質就是,自己有能力與身處的世界產生強聯系。
因為道理很簡單——能和更多的人發生聯系,是基于彼此的需求。若是那個世界不需要你,你早已被拋棄、被取關、被拉黑、被卸載、被屏蔽。而那世界若真正需要你,他們會更加重視你,加強與你的聯系。
朋友間的關系莫不是如此,若無共同的成長和訴求,是不可能成為真正朋友的。
QQ、微信、支付寶,之所以有如此多的用戶量,是因為對那些人來說他們最有用。所以,無論是做產品、談戀愛,或是打工,多想想如何做到最有用。
做人就做真正有用的人
做事就做真正有用的事
做產品就做真正有用的產品
參加工作或者跳槽求職,都想拿到一個自己滿意的薪水,若是拿不到自己期望的薪水,那么歸根結底的原因是什么呢?
換句話說,老板為什么不愿意支付給你更高的薪水?你可能剛入職缺少工作經驗或者在原地踏步磨洋工。真實的情況是因為你沒有滿足老板在工作或業務上的需求。你對老板來說是最有用的哪個人嗎?
可以想想我需要提供什么樣的產品或服務,才能讓老板心甘情愿的支付你滿意的薪水呢?且,若是同事中有人拿到了你所期望的收入,那么參考別人是如何做到的,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從單位/公司的需求出發,只有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做那個最有用的人,那么薪水如同芝麻開花節節高一樣,是遲早的事。
“需求最終決定價格”,有利于我們認清了向哪個方向使勁更有用。
認清方向,挑最被需要的事情做,做到最好,那么自然而然你也是最被需要的。
小結
確定方向(多站在“大多數人的角度”去思考,和這個世界發生強聯系,認識真實的世界);
開始使勁(需求中“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最被需要(挑最被需要的事情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