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野
建筑,是一部凝固的歷史!承載著太多家庭的酸甜苦辣和悲歡離合?。?!
小的時候走戶串巷,對東良河老家的建筑爛熟于心。長大后,也許是受自己工作專業的影響,一直鐘情于東良河的傳統建筑。趁著假期休息之余,騎著摩托車,東至嚴家河,南至高廟,西至梅子營,北至魚塘河,對有特色的老房子做了拍照和基本的記載。后又多次考察了白石營老家的傳統建筑遺址,訪談過不少本家的長者,對老家的建筑做了一系統的梳理,現在對東良河的建筑發展軌跡有直觀了解和深刻的認識。
夯土墻,山草房,是老家房子最初的見證者!
解放左右,東良河(東良河村、莊坊村、攔溝村、中溝村、嚴家河等)百分之六七十都是夯土墻、山草房,只有少數的瓦房。不過也有極少一部分過去地主家的青磚瓦房,主要集中在白石營和嚴家河,也幾乎是鳳毛麟角了。
土坯墻,灰瓦房,是老家解放后房子的佼佼者!
直到上個世紀60年代末,70年初,才有鄉親們陸陸續續蓋上了土坯墻的瓦房。那個時期,能住上瓦房,絕對算是有實力的家庭。房子,一直是中國人結婚成家的一重要條件。即使在那個年代,小伙子說媳婦,瓦房也是一個重要的參照標準,只不過不會像今天結婚,要在城市買新房那樣迫切罷了。過去要是結婚,能分上間把兩間瓦房,那是很幸運的事情了。尤其是兄弟多的家庭,做父母的也是為了幾間土坯房給愁壞了。
常記得農忙過后,老頭帶個兒子,偶爾還叫工,三四間房子的屋場就靠一挖镢一挖镢的挖,用鐵鍬上土的上土,用撈子車一車一車的拉。也有遇到很是結實的石頭,偶爾打上炮眼,放上幾炮。挖好房子的屋場,往往持續兩個冬天。然后爺幾個挑黃土和泥,摻入麥糠或稻草渣子,牽著牛來回的踹泥,把泥巴和的稀軟。找好土坯模子,脫成土坯。晾干后再修成懸山的土坯房……老家的一句話:真是累斷了家長的脊椎骨。
常記得共青二隊后邊的“窩里”,三隊小學后邊,土坯瓦房一連幾十間,住著好幾戶人家,很是有意思。吃飯的時候,大家都端著碗蹲在院子里,一邊吃飯一邊聊天。偶爾誰家炒了好菜,知道后也能去湊一下熱鬧。
不過說句客觀的話,土坯房夏天住著還是比較舒服,由于墻比較厚實,太陽一般曬不透,屋子里還是比較涼快。當然也有麻煩的時候,土坯房墻上常有蝎子、壁虎之類的,一不小心還會跑到你的床上……
紅磚房,是老家土地下戶后房子的先驅者!
1986年,我家建成了東良河第一家紅磚房。后2~3年,陸陸續續,東良河上下差不多換上了紅磚房。
白石營是我老家,過去由于歷史原因,按照現在的話說,土豪比較多,經濟實力雄厚,房子的規格也比較高。不僅有土坯的瓦房,還有青磚包皮瓦房,而且還有青磚瓦房。房子規格比較高,往往帶有院子。房屋高,進深和開間都比一般住宅大,有的內部結構還是全木的排架房,有點類似于現在的框架結構房子,即墻倒房不倒。
2016年暑假,下了幾天的連陰雨,在家閑的無聊,和老爸一起去白石營參觀了幾家老宅,很是震撼。雖然房子年久失修,早已破敗不堪,搖搖欲墜,但從現存的框架和基石,依然能感受到房子當年的雄偉氣勢和主人的顯赫身份。站在被雨水沖刷的老屋面前,內心很是忐忑,有一些酸楚……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我家建成了東良河第一家磚房。當時也確實不易,從東良河糧所過來走烈士亭這邊,經共青三隊大田田埂、再走河道埂,翻過堂遠梁到我家,當時基本上還是撈車路。為了建房子拉磚,我家也是叫了不少工幫忙修路。好在那個年代民風淳樸,鄉親們也互為幫忙,叫工不需要工錢,只是能管好生活就好。經過個把月的努力,終于把路修的可以勉強過拖拉機。
后2000年左右,有很多年輕人到廣州、深圳、東莞、福建外出務工,漸漸的有錢了,農村開始陸陸續續修建樓房。不幾年,農村基本上都修建了各式各樣的小洋樓。由于沒有統一的規劃和設計,樓房根據主人的喜好自由發揮。東良河一上而下,房子東西南北的風格都有,也很是有意思。
我家由于兄弟二人上學,經濟有些壓力,直到2009年,才重新修建了樓房。那時我還在讀研究生,并沒有過多的參與房子的設計和建設。好在有姚自昌(我姑父)給了指導性意見,房子修的才略有特色。
后為了趕工期,大門的設計,有點簡單,又沒有什么特點,自己一直不太滿意。一直想有適合機會,再好好改造一下,融入我們老家建筑的傳統風格。
在看了白石營老家的老房子后,大門很是有特點,就借鑒其造型,重新把大門設計了一下。
2017年暑假,借助假期在家的時間,從白石營買來過去百年老宅的青磚、灰瓦。找來鄰居何國華師傅,此人乃當地一能工巧匠,既會木工又會泥瓦工。在不改變原來大門造型的基礎上加其調整,在上部添加老青磚修了“山墻”,后做上傳統的斜坡屋頂,鋪上百年老瓦。其屋脊上還保留傳統的姜太公房子造型,營造出幽幽的古義,也算是對東良傳統建筑的一個學習和致敬。
白石營柴家的老房子。2015年暑假去看過,很是漂亮,土坯房雖然已垮掉,但“孤單”的大門依然挺立,彰顯著自己曾經的輝煌。尤其是大門門口的一對門凳,青石雕刻而成,上邊一對小獅子憨態可掬,很是可愛。遺憾的是左邊的那個門凳已裂。
過去一些特殊的建筑,比如祠堂,往往做工精細,地基有精美的石條,屋頂還有瓦當的,很是講究??上г诮洑v了破四舊、土地下戶、新農村建設,現在留下來的很少了,很是可惜!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