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決定死在這里。”
一上午努力讓自己學習的學習后,聽一段優雅的輕音樂,看到了一篇文章,第一句話,說不好打動我的到底是什么,是勵志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向我的理想拼搏我的精力和體力,還是來對一份平凡的再不能平凡的生命的感觸。把文章轉發了朋友圈,每一個看到的人都有他們認為的權利,我只是單純的想在這里表達,表達我最近關于生死,關于人生的我個人的觀念。
對于文章中的老人,丈夫販毒在監獄不明生死,16個孩子從未回來看過她,在一個公墓的貧民窟的生活就是她所有的生命,所以決定要死在這里,我以為我足夠冷,我以為我已經建立好堅強的生死觀,卻在這一刻有所動搖。
2014年的秋天,在我剛剛搬到臨床醫學院,并逐漸開始我學醫的真正旁聽實踐,我姥姥去世了,只是在一個普通的下午,一個普通的電話,就把我概念中的一個人的狀態顛覆了,而對于我,卻沒有莫大的哀傷,因為在此之前我做過心理上的準備工作,生死,不過如此,何必在意,于是我淡淡的,收起眼淚,可以說,一直不曾有過眼淚。周六早上,在我的鬧鐘還沒有喚起我沉睡的意識,倒是一個電話,難得我這個晚上沒有關機接到的這個電話,告訴我姨夫去世了,平靜地接受了這樣一個事實,人終有終老,我更愿意相信死亡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解脫。于是,第一次去了殯儀館,因為農村的葬禮都是在自己家里辦的,第一次看到了在停尸間里安靜的亡體,沒有悲傷,沒有害怕,沒有任何波動的情緒。勢必要作為一個在醫學上追求夢想的人,相比較普通大眾可能更容易接受死亡這樣一個現實,勢必需要有更冷靜清晰的頭腦來看待周圍的一切人事,即使面對對面黑白的遺像,即使看得死灰冰冷的面容,即使伸手輕觸不再鮮活的臉龐將氣管插管拔出......
生死輪回,必然要經歷的,我能決定什么,我唯有決定在我生命隕落之時不去后悔我的所有吧,每一天,晨練的眾人,步履匆匆的上班族,大的小的學生,穿梭過一個城市,發條一般的規律,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存在著,看到的看不到的,想到的和想象不到的,光鮮的以及深埋在世俗的目光之外的,所有人,所有生命,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存在著,也以一定的方式消逝著。
認識生命和認識死亡是兩個平行的概念,一念生死嘛,許是最近經歷過的離世比較頻繁,讓我再一次勾起這個話題,來鞏固我的心理,從別人的角度,也許更需要一份感同身受可以給予心靈安慰,無論是我媽媽,我表姐,還是患者家屬,然而我唯有一 份安靜可以提供,讓我不至于變得空洞,感情讓人慌亂,如果需要,我可以賦予擁抱。
那么,說回來了,自己呢,被同化在這樣一種世界背景下,卻依然想按著自己的想法來活,我喜歡我的專業,并將之作為我以后拼搏的事業,我接觸到的便是生與死的交織,所以,我更想仔細的活著,完成生命這個冗長的儀式,讓我在放下的時候能欣慰地放下,便可,所以,我追求我自身的理念,不去在意旁的人所謂的勸誡,或是淡漠,亦或否定,我為我真正喜歡的東西傾盡我所有的精力和體力,我滿足,知道我說,“我決定死在這里”,不是作為一個埋沒在時代邊緣,不為人知的惜憐,而是在我生命的一個圓滿謝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