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小聰的媽媽打電話找我哭訴,寒假中這孩子迷上了電腦游戲,現在已經成癮,戒都戒不掉了。打他罵他,全都不奏效,飯可以不吃覺可以不睡,一心只想玩游戲。
接到這樣的電話,聽到這樣的事情,何止是他們家一個。寒假前的某一天晚上,我們家還剛剛摔壞了一部手機,那是我家兒子,在屋里偷偷打游戲的手機。
一場家庭大戰當然在所難免,罪魁禍首都是無孔不入的網絡。
其實不要說是孩子,拿我們自己來說,每天對手機的依賴,甚至超過了生活當中任何一樣必需品。
我經常會在候車大廳,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要么坐著,要么站著,幾乎統一一個姿勢:低頭,看手機。安靜的車廂里,也是同樣的現象。以至于有一次,我拿出一本書,竟然引來周圍好多人奇怪的眼光。其實,我一直也都是他們當中的一員。
不可否認,網絡對我們的學習,提供了諸多便利,也為我們的生活,創造了很多快樂。所以當我們要求孩子去戒掉這個連大人都深陷其中的習慣時,難度得有多大,這也將會是一場多么艱難的戰爭,可想而知。
為什么大人會對孩子迷戀網絡這么敏感,這么焦慮呢?我想無非是因為以下原因:
網絡會給孩子帶來一些不良的影響,包括身體方面,心理方面,學習方面,交往方面,等等。
據我的一位同事說起,他兒子在一次剛放假的第一天,跟家長要求打一會兒游戲,家長也覺得要求很正常,就沒有限制時間。結果任由孩子連續一個通宵坐在電腦前,后來感覺不舒服,站起來后狂吐不止,嚇得家人趕緊送去了醫院。后來同事說起仍然心有余悸,如果家里沒人,后果可能就不堪設想。
就是發生了這樣的經歷,仍然沒有阻止這個孩子對游戲的迷戀。
我們在上網找資料的過程中,常常需要刪除電腦頁面上突然跳出來的窗口。每當我極不耐煩地刪除這些畫面時,心里就會想到,不知道哪家孩子的電腦畫面上也跳出了這些。
對于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的孩子是如何處理或面對這些畫面的,所有的家長都不敢去細想,也不知道該如何去細想這個問題。實際上,連好多教育專家,也沒有最有成效的解決方法,因為電腦和網絡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
國家已經整治了一些網站,但是,仍然還是會有一些讓未成年孩子這個年齡段不宜接受的內容,低級、庸俗、兇殺、暴力,這些都會給孩子帶來難以估計的影響。
多年以前,我在一所中學工作,那時網絡剛剛興起。中學的孩子,正是身心各方面發展都處于一個分化的時期,這個時候他們有了自己相對獨立的認知,也常常能離開大人的視線,所以就多了一些相對自由的時間和空間。
一段時間,經常發現班上會有遲到的孩子,而且大多都睡眼惺忪。通常都是第一節課,就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通過家訪才了解到,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學生,課外的時間根本沒人監管,有的放學后徹夜留在了網吧。
我親眼看著一個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因為迷戀網絡,先是成績退步,接著慢慢走上了歧途,后來因為偷盜而走上犯罪的道路,改變了人生的軌跡。我曾經去過這個孩子家里兩次,年邁的奶奶只能負責孩子的一日三餐,平時孩子去哪根本不知道。
在為這些孩子感到痛心惋惜的同時,我們也要反思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存在的疏忽和漏洞。
孩子過度迷戀網絡,時間過一長,就會容易引起過度疲勞,從而影響身體健康。大家會發現,眼睛近視的孩子越來越多,小學一個班級的孩子甚至有一半以上戴上了眼鏡,這種現象真的令人擔憂。
我曾經查過一份資料:從神經醫學和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數碼產品對一個人的影響從4歲就已經開始,而在青少年時進入高峰。如果長期使用數碼產品,4歲,會減損創造力和思考力的發展;7歲,出現集中力和注意力的明顯退化;9歲,無法安靜地閱讀;進入青少年之后,使用并開發大腦中的記憶策略功能就變得非常困難了。
這個數據確實應該引起好多家長,特別是年輕家長的注意。
那么,如何讓孩子擺脫對網絡的依戀,合理地使用網絡,已經成了擺在家長面前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以下建議僅供參考:
01
根據實際情況,需要合理制定出網絡使用規則。
這里說的合理并不是家長一方簡單粗暴的干涉,直接一點時間都不給留。那就一定會出現逆反,或者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情況。這樣一來,反而讓孩子更加難以戒斷對網絡的依賴。
這時需要大家心平氣和的討論再作出決議。比如哪些網站絕對不準進入,哪些時間絕對不可以玩。同時,也不能僅限于學習的需要,人際交往,休閑娛樂也要得到合理的滿足。
我們平心靜氣的制定了計劃,那么接下來就要和孩子討論如何慢慢的減少他對網絡的依賴時間,比如說我們可以從10減到9,再減到8,而不是直接從10減少到0,需要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02
對于一些未成年的孩子來說,可能獎賞的作用要遠遠大于命令的作用。
經常會有一些朋友分享她管理孩子迷戀網絡的成果。比如說,按照規定,完成一個周期的目標時,會給出相應的獎勵,或者以物質的形式或者以金錢的形式。當然不同的家庭,會有不同的獎勵方法,不能一概而論。
一位媽媽的做法值得借鑒:孩子對電腦產生沖動的時候,她會帶著孩子離開書桌到外面跑一跑步,吃點東西,聊聊天,或者去休息一會兒。總之,分散注意力,只要不上網玩游戲或者瀏覽就可以。
我們有的家長往往會犯這樣一個錯誤:認為所有的空閑時間都應該來學習看書。只要看到孩子在家里走來走去或者吃東西時,就會冷言冷語在那里諷刺挖苦,認為孩子浪費了學習的時間。其實,孩子在休息的時候能做這些事情,已經遠遠比他坐在電腦面前效果好得多。這時需要家長以事實代替說教,多用贊許代替責備,多用陪伴代替命令。
03
幫助孩子戒掉網癮,是家長和孩子一起要面對的一場戰爭。
我們家孩子從小也養成了這樣的習慣,放學回來就想拿過手機看一看。不論是泡腳的空,還是在餐桌上,哪怕上廁所的時間也要刷刷手機。因為這個習慣,除了獲得他必須要得到的信息之外,也給我們帶來很多擔憂和煩惱。靜下心來,我們也反思過自己從小對孩子的教育。
記得孩子在小學的時候,我們因為加班,或外出有事,常常都是把孩子一個人扔在家里,給他一個電腦,只要他能安靜的呆上幾個小時,我們就放心了。后來孩子早早戴上了近視鏡,現在回想起來確實后悔不已。不是對孩子的責怪,而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批判。
不過有一份珍貴的回憶一直存在我的腦海里。孩子在幼兒園時期,臨睡前總是纏著我講故事。哪怕剛結束一天的忙碌,我也會在床前陪著他。先是讀故事書,后來所有的書讀完了,就按他的要求編故事。有時他的要求里必須要加入好多風馬牛不相及的元素,確實需要費不少心思才能把這些元素融入一篇故事里。很明顯,這也給孩子帶來了新奇和滿足,我也總感覺后來孩子對語文的興趣就是從那時打下的基礎。
所以,給孩子足夠的陪伴,應該說是這個孩子遠離網絡的一個最有力的辦法。一個孩子,全部身心需要我們陪伴的年齡,大約只有十年,對于一些自我發展比較強的孩子來說,可能還不到十年。再大一些,哪怕你就是懇求他,他也不會時時圍在你身邊。那我們為什么不好好珍惜這難得的時光呢?不光給孩子,也給自己留下一份難忘的情感滿足。
還是覺得這樣的畫面最美:爸爸媽媽們摟著孩子輕聲讀一本故事書,或者給他編一個天馬行空的故事,或者一起做個手工,畫一幅兒童畫......
數字化生活既是科技現代化的產物,也是任何一個現代人都無法置身事外的事實。連我那將近七十歲的母親,帶著幼兒園小班的侄女,才剛剛用微信和我們進行了視頻聊天。
因此,網絡不是洪水猛獸,一無是處。讓孩子徹底遠離,既無可能也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