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太多了
很多銷售和客戶見面常常是這樣一種場景:
銷售在滔滔不絕:
“我們公司的產品非常優秀,相比同類的XX牌子,更具性價比,價格是……”
客戶幾次想打斷:
“我想知道……這里我覺得……”
銷售依然在滔滔不絕,自以為回答了客戶的疑問:
“是這樣的,你想知道的這一點……但是我認為……”
最后,客戶的回答就變成了——“嗯……哦……”連表情都欠奉。
銷售在想:為什么我都已經說了快一個小時,他還是不買呀……
客戶在想:說夠了沒有,你說的道理我都懂,但公司根本沒有這個預算……
最后,銷售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以后,客戶再也不想跟這個人聊天了。
我們去見客戶的時候,總是以為和客戶溝通就是“說話”,要想盡一切辦法讓對方聽我們的,引導他們去我我們要去的地方。但是,客戶最終想要什么,無論我們說的多天花亂墜,我們給他提供多少條路,如果沒有一條是他喜歡的,給他再多的選擇也沒有用,而且,話太多,只會惹人厭煩,以后再也沒有聊的可能了。
優秀的銷售,都多長了一只耳朵,用來聽客戶說話,并且通過客戶的話里,了解客戶需要什么樣的異業合作。
以問代答
知道要少說多做,可是我們是找客戶溝通的,不說話怎么行?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用到一個技巧“以問帶答”。
舉個例子:
錯誤的說法:“我認為你需要這個產品(服務)的原因是,我們的優點是……”
正確的說法:“我說清楚了嗎?您對我們的產品(服務)還有什么疑問嗎?”
這樣做的目的有三個:
1.弄清楚對方想要的是什么?
2.弄清楚對方這項需求的動機是什么?
3.弄清楚自己產品能對他造成的影響是什么?
4.弄清楚客戶需要的資源是什么?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款產品是“萬能”的,能夠適應所有客戶的需求。
就好比說,夏天天氣很熱,空調雖然比風扇制冷好,在夏天用著更舒服,但是,就是有人更喜歡用風扇。
所以,無論你的產品有多優秀都不要想當然的覺得,這么多的優點、這么便宜的價格、這么一流的服務,憑什么會賣不出去?就算有一萬條說服客戶的理由,但只要一個理由,客戶就能拒絕你。
學會了少說多聽,也能夠“以問帶答”把話語權交給客戶。
雖然可以通過問問題的方式來探求客戶的真實想法,但是客戶面對銷售,永遠是口不對心的。他不可能在你面前暴露自己的真實想法,因此,銷售要學會“聽懂”客戶的話。
第一:傾聽事實,不要立刻判斷
不要用自己的固有想法去判斷客戶的需求以及合作資源,凡事應該多多思考,不要立刻下判斷。比如說當客戶說“太貴了”的時候,不要立刻判斷出客戶是需要更低價的產品,給他介紹低價產品。客戶的潛臺詞可能是“這個東西不值這個價”或者“希望你降價”。他想要的是值得起這個價格的東西,你給他推薦低價產品,他也不一定會愿意購買的,所以如何成功的完成異業聯盟,需要多做思考
第二:傾聽感受,而不是言語
人都是情感動物,所做的一切決定都有感情因素。和客戶溝通的時候要注意觀察對方的神色,在談到那些東西的時候,對方會明顯感到有興趣。
舉個例子:“張太太想買套化妝品,來到商場,銷售人員熱情的招待了她。在了解到張太太常用的牌子之后,銷售人員說:“相比您常用的xx,我們的產品有明顯的優勢,特別是……”
張太太一聽,就有些不高興了,我用了這么久,感覺也還行,為了賣出自己的產品,也不用這么睜眼說瞎話吧,我腦袋上寫著“大傻瓜”三個字嗎?
銷售小姐還在滔滔不絕,張太太只好說:“哦,我就隨便看看。不用幫我介紹了。”說著,就轉身去了另一家店。
這一家的銷售熱情招待了張太太,也打聽了張太太常用的牌子之后,沒有馬上將話題轉到自家產品身上,而是問道:“那您用著感覺怎么樣呢?補水保濕的效果怎么樣?”
張太太一聽,就來了興趣。“以前用著還不錯,但我這個年紀了,冬天臉容易干,還特別容易長斑,想看看有沒有祛斑效果的,也不知道換點什么好。”
于是兩個人就祛斑這件事情聊了起來,張太太最后買了一套銷售推薦的化妝品。
人長有一張嘴,兩只耳朵,就是要我們多聽,少說。“能言善道”從來不是指話多,而是能把話說到心坎里,如果不能領悟到這一點,在銷售事業上,永遠不可能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