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天,我在微信朋友圈發了優優的照片,一小學同學留言說像我小時候,我很好奇,小時候的自己是何等模樣。于是給同學留言,同學發來一串文字:
“你小時候濃眉大眼,膚白貌美,扎著大辮子雖有點靦腆羞澀,但很愛笑且自信。這是你給我的第一印象,一直都記得那個樣子。”
原來,自己也曾這般美好,可后來,怎么就長殘了呢?
于是,翻出一直保存的這張大學同學眼中的我,原來笑容一直都在,可自信怎么丟了呢?
打開記憶的閘門,那些年,那些事,無論時空怎樣變幻,依然是心底最熟悉的旋律!
01
那年我14歲,小升初以并列第四的成績考進縣城最好的初中——一中,當時它只在我們鎮上招5個。因此,昔日的同窗都羨慕我擠進了象牙塔。鄉親們都說,上了一中,就等于跨進了大學校門半步。
只是后來才明白,原來親戚口中進入一中就等于進了大學校門半步,這句話水分太多,中考,班上還是被淘汰了三分之一的同學。這是后話。
就這樣,帶著同窗羨慕的眼光,耳畔回響著親戚們的贊美聲,開始了我的初中生涯。
從未出過遠門的我如井底之蛙,對新生活茫然無措,寄宿生活的不適應,基本每周生病一場。如不是后來媽媽用迷信的方式處理,我不再頻繁生病,也許早就被家人轉回鎮上的中學。
只是想不到的是身體漸漸適應了,心卻受傷了。
在這里,人才濟濟,我已不再是小學時的優等生,所有的光環都不再與我有關系。
成績一般,甚至有一度,一到考試就緊張。一上考場就想上廁所,成績更是一塌糊涂。看著慘不忍睹的年段排名,越發自卑。
可曾想過,曾經我也是老師的得意門生,我也有屬于自己的驕傲,自己的小確幸,只是這一切都被塵封在記憶里。
耳邊似乎還回蕩著“厲害”的贊美聲,可誰能想到,我已悄悄躲在自卑的角落里,關起自己。誰能體會那種從優等生到中等生的失落感呢?
中等生是老師關注的盲區,老師大多時候的關注點放在處理后進生、動員優等生上。而我也漸漸適應中等生的位置,收拾著從前的驕傲,守在中等生的位置默默努力著。
初中那三年,我由原來的第四桌成了而后的第一桌,然后沒有再變過。整整三年,僅長了4厘米,只長肉不長個,用“矮冬瓜”來形容自己真的不為過,青春期的在意,使得自己的內心變得敏感和脆弱。加上成績一般,耀眼的通學生常讓我更加自卑。
曾經我也有一頭烏黑漂亮的長發,曾經親戚好友都夸我長得漂亮。只是后來,媽媽說頭發太多,剪短方便打理,于是,我剪短了長發,留著男士頭,習慣穿著白襯衫,配著黑褲子。一切與美有關的東西便不再與我有關聯。
回想當年,入團是一件何等光榮的事情。可惜初中三年,我卻與它無緣。那時入團,是班主任和同學選舉的,我的平凡注定不在他們的法眼里。所以等高一時,我成了第一批入團的人,確切地說,是最后一批,因為班上的人就剩我及少數的幾個沒有入。這一度成了我內心最不愿回憶的一個場景。
初中同窗三年后,班上不少男生都不知道我是何許人也,甚至不知道我的存在。所以后來初中的同學會,我學會主動把自己遺忘,從不參與。
如果不是那年中師取消招生,我想我會成為中師生,因為自卑的我,實在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考上本校的高中。
雖然不知道,但我依然沒有放棄努力。
02
幸運的是,我還是以超過錄取分數線一分的成績,上了本校的高中。這時候的我已從小學的驕傲完全走出,也已習慣中等生的位置,默默努力著。
只是習慣的力量很可怕,三年來自卑的影子已滲透到骨髓里。
雖然繼續留在本校的高中,但成績依然不理想。尤其是高一的數學,150的卷子有次竟然只考了42分,空間幾何一竅不通,高一的日子可謂是黑色高一。
都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我偏偏最怕數理化,所以走到哪都怕。如不是文理分科,我想我會躲在自卑的小黑屋里無可自拔。
選擇了文科,讓我重拾了點自信。
但因為個矮,總逃不了坐第一桌,排隊排第一個的命運。這也無形讓我像縮頭烏龜一樣,常躲在殼里療傷。
我羨慕通學生的開朗、樂觀;羨慕多才多藝的同學,有自我展示的舞臺;羨慕總能吸引人眼球的高挑的女同學;羨慕能跟男同學稱兄道弟的女孩……
羨慕得越多,越發覺得自己的無能。于是,只能越發努力的讀書。只是成績依然只能算中等而已。
高考,我們成了第一屆估分再報考學校的幸運兒。只是估分那天,我怎么也想不起自己的答案。加上不自信,我估得更加保守,分數出來,我整整少估了二十幾分,加上我要報師范,教師子女還可照顧20分,也就是我整整漏估了四十來分。
少估也就罷了,凡是要報考學校的英語專業全部被我排除。只因要面試口語,我害怕。而后讀了看似“萬能”的漢語言文學專業。
03
古人云:“有得必有失?!钡拇_如此,雖然報考有點小遺憾,但正是這份遺憾讓我認識了樂觀開朗的舍友們。
雖然那時的我還是那個土妞,打扮樸素,一逛街就會頭暈;一唱K就只會傻乎乎地聽,舍友們個個是麥霸,只有我唱不全一首歌。
誰也不知道,在五年級那年,我還得過學區小歌手賽的二等獎。只是多年不唱,便已銹跡斑斑,再也回不去。
因為自卑,因為害怕,我學會了自嘲,很多時候,別人還沒發表意見,我就學會了先損自己,以此保護自己。
我害怕上臺講話,每每要上臺,我會緊張得忘詞。我總用最壞的結果先嚇自己,以致更緊張。所以,考了三次才通過普通話二甲,考了三次才通過大學英語四級,到了大三才得到獎學金,我自嘲說:“凡事不過三?!?br>
但我也有自己的喜歡,我喜歡教育學,所以選修了所有與之相關的課程,看著老師在我的論文上打優,我也漸漸有了自己的小確幸。
我的純樸,得到舍友和同學們的信任,我當了宿舍長和班級的勞動委員??此茻o關緊要的職位,卻鍛煉了我與人交流的能力,也帶給了我自信。
大學四年里,是開朗的舍友們帶著我一路成長,是她們,需要代表上臺發言時,把機會給了我;是她們,發現我的實干優點,推我當舍長和班級的勞動委員;是她們,鼓勵我開口唱出一首完整的歌……
隨之,我的成績也跟著飛躍:從大一的班上第22名,大二的12名,到大三的第五名,到大四畢業時,又幸運的獲得“優秀畢業生”的稱號。
大學四年里,我已漸漸變得開朗,成績也變得明朗,跟男同學們溝通無障礙,但骨子里的自卑依然常使自己沉默。
但無論怎樣,我始終相信要努力,相信“笨鳥先飛”的力量。
04
畢業后,雖然我沒能考上編內的老師,雖然一直在漂,但我知道努力的樣子才是最美的。
于是,從培訓機構的輔導老師,到后來的校長助理。生完孩子后又回到小學,當著最小的主任——班主任,再到教研組長,到現在的教務助理。
回憶這一路的成長,要說什么使得自己有這么大的改變?其實就是踏實肯干,雖然我還是不自信,但我會努力。
我會在業余生活里,積極加入學習群,努力提升業務水平。當寒暑假,別人去旅游或是度假時,我會努力聽中國教育報組織的微課,并做好聽課筆記,了解名師成長之路。我總在成長的路上,準備著。
所以,當機會來時,一切正好,我便不再慌亂。
如三年前,領導找我去參加片區“我的教育故事”演講比賽,我雖然害怕失敗,但我會事先跟領導說:“我的能力有限,但既然這么信任我,我定會盡力而為?!蔽野迅遄訉懞煤?,讓同學同事幫忙修改,然后只要一有空就背稿子,直到背得滾瓜爛熟。參賽時雖然我不會表演,激情也不夠,但流暢的表達還是得了二等獎。
而后每學期學校組織的比賽,我基本都能獲獎,不是因為自信,是因為努力。再后來,職務的提升,不是因為運氣,而是因為態度。我始終秉承著“在其職謀其位”,所以我雖不是最聽話的員工,但卻是最肯干的員工。
曾經那個自卑的丫頭,也漸漸走出自卑自嘲的影子。雖然我還是學校里那個最矮的老師,雖然我還是不夠優秀,但我依然是那個最愛笑的女人,依然相信蝸牛也有閃光的一天。
總之,每一次成績的背后定有自己努力的影子。回顧自己每一步的成長,更明白——我一定要努力,但不要著急。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