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止損”沒那么簡單

http://mp.weixin.qq.com/s/qHlzkiATHTjEUlabTNF9pw

1,這個是朋友發給我的一篇文章,題目叫做《有一種救命大智慧,叫及時止損》,道理說的很好。

里面談到一個概念叫做“沉沒成本”,大意就是指我們在做一件事的過程中,已經投入的所有不可收回的資源。有一句話叫做“沉沒成本不是成本”,就是說這些已經投入了的你的所有金錢、精力、時間、感情,已經跟現在的決策沒有關系了,不應該算作接下來做決策的成本了。

這個道理看似簡單人人都懂,但人們的身體可一點都不誠實。陷入傳銷組織的人,在被騙進去的時候就明白錢是已經是收不回來了的,是已經“沉沒”的成本了,那為何不及時跳出來,還要繼續欺騙別人?因為相比“獲得”,人們對“損失”更敏感,所以會不甘心,所以才會干出非理性的事情。癡迷彩票的人也是,投入了那么多金錢去賭博,卻依然盼望著大獎帶來的命運翻轉,甘愿去冒險,他們完全不懂投入的錢已經算是“沉沒成本”,是收不回來的了。原文章作者得出結論,我們應該具有這樣的意識,該放下就放下,已經付出的就不要再留戀,一句“算了吧”,就會涅槃重生。

讀完這篇文章,我都忍不住覺得自己一下超脫了。可是細想一下,真的那么容易就放棄“沉沒成本”么?創業團隊幾個人前前后后投入了100w,啊,要及時止損,咱不要了,退出來吧?你追求女神,付出了那么多,按照“沉沒成本不是成本”,哪家的花姑娘哪家收,是不是就不追了?一句“算了吧”,真的可以涅槃重生么?

這篇文章其實只告訴了我們“沉沒成本不是成本”,但是否真像作者所說,要立即止損?


2,我想到另外一個角度,其實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考慮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

“邊際”就是“邊緣”,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就是指我們對現有計劃“多做一點”而所要付出的成本和能夠得到的收益。

先說個簡單的例子:假如我們相約去酒吧喝酒,剛開始的這段時間里,我多喝一瓶帶來的舒爽感是非常大的,那么這個時候多一瓶(邊際成本)相對于多喝一瓶酒帶來的舒爽感(邊際收益)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所以我選擇再來一瓶;到后半段,已經暈頭轉向了,這個時候多喝一瓶酒可能帶來的舒爽感就很少很少了,甚至為負(可能會嘔吐),那么我會選擇不喝。

前前后后投入了100w創業的公司,現在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應不應該繼續投資(無論是時間、金錢、團隊精力等),應該考慮的是再多投入一點點帶來的收益情況。若是收益大于投入,那么我認為公司應該繼續經營下去;若是投入了很多帶來的收益卻很小,并且未來預期不理想,那么應該果斷解散。在這個過程中,公司團隊會考慮已經“沉沒”的那100w么?一定會考慮,但是引導他們做決策的一定是邊際量的變動。


3,其實,成年人的決策很少是黑與白、對與錯,而是是否再多一點、再少一點。原文章列舉傳銷和彩票的例子其實過于極端,沒什么指導意義,雖然用邊際量變動方法也可以分析:

已經落入傳銷組織后,如果要拿回被騙的1w塊錢(邊際收益),那么就要要去發展下線騙更多的人,背負違法的巨大風險,還要被上層抽水,付出的邊際成本遠遠大于邊際收益,所以正確的抉擇是應該跳離傳銷組織;彩票成癮者要是能花一點點時間學一些概率的知識就明白,彩票中獎的幾率無限接近于0,持續的投入等于打水漂,對于邊際收益0的決策應該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如果只是看到沉沒的成本作出決斷一定是不理智的。愛上一個女孩子,請他吃飯、看電影、買禮物,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與金錢,到這一刻還沒追到手,而看來之前的投入都成了“沉沒成本”,該不該放棄?如果我們考慮邊際變量,我預測我還能在一個月內繼續這樣投入獲得她的芳心,那我就應該繼續追;如果我預測我一個月搞不定,而我也厭倦了這種生活,更期待回到以前的生活,那就應該止損。如果一遇到轉折點要做決定就只考慮“沉沒成本不是成本”,那么可能就會錯過一段美好的姻緣。其實真正的難點在于如何去預測當我們多投入了那么一點點,帶來的收益到底是多少,而不是因為“不甘心”的情緒擰著一個節點不放。如果你追求某個女孩三個月未果,這個時候高圓圓給你說,來追我,我就跟你……走的話,分分鐘讓你忘了什么叫沉沒成本。

再說一個,我們家長輩出門旅游,遇到一個自費項目,總是有兩種聲音,一種是“唉呀這個有啥子耍頭嘛,浪費錢,走了走了”,另一種是“來都來了,筶一盤(試一下)”,那當然是第二種聲音更正確,跑了這么遠,這個時候一點點的投入帶來的體驗可能是今后都難以再體會的,那么何必糾結已經花掉的幾千塊團費呢?


4,一句“算了吧”,真的會“涅槃重生”么?我覺得一定不是這樣的,兩種心態兩種境界。

因為看到那些自己曾經的付出,現在到了這個地步卻無能為力,很是不甘心,這個時候,一句“算了吧”,頗有些無奈,那么怎么可能“涅槃重生”呢?

若是看清楚自己還能做些什么,搞明白由此帶來的幸福感夠不夠,若是幸福感低于要獲得它而付出的一切,那么自己才可以說服自己坦然放棄。

這個時候,一句“結束了”,才是真的“涅槃重生”。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