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4 ? 星期日 ? ?晴
我是一個不愛跟風的人,但認為對的事兒會投入精力并堅持下去。
記得小學時,全校風靡彩色玻璃絲的翻繩游戲,因其太燒腦,沒跟風;中學時大家編自行車鑰匙扣,也沒喚起我對它的熱情。工作以后,倒也跟了幾回。起初也是一副毫無興趣的樣子,大概風靡占線拉的太長,才慢慢被吸引。只是想嘗試,沒有到癡迷。開心農場就是曾經跟風之一。
一、引路人
正在我們瘋狂開心農場時,同事劉老師的一句“跟我玩玩博客吧!”,引領我踏上博客之旅,一直到現在。
當時不知道博客是什么,好像“跟我玩玩博客吧!”施了魔法一樣,一猛子扎了進去。徜徉在博客通向外界的浩瀚空間里,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瀏覽欣賞崇拜的博文。我被這個打破時間與空間的家伙所吸引,不能自拔。那段時間,我完成了人生中的自我提升。
寫博文,從最初的百來字到后來的幾千字;瀏覽文章,從原來的只看畫面不瞅文字到后來的一本本書籍;與人交往,由原來的不善言談到后來的主動搭訕……最大意義的是學到許多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運用到教育實踐中;效仿其他博友寫教育故事,反思,現在已然成工作常態;學習其他博友記錄孩子的成長,為孩子留下一個寶貴的成長記錄冊。
現在想想,感謝劉姐姐(劉姐姐何許人也,在自己一篇博文有介紹,在此不贅述。),帶領我走進博客這個大家族。也慶幸自己在劉姐姐發出橄欖枝時沒有像兒時那樣表現出不感冒,而是毅然地跟隨,成就了善于反思的自己,為自己的成長加油助力。
要說感謝和慶幸,還有一個人不得不提——吉祥媽媽。
吉祥媽媽是在博客里認識的一位博友。印象中,這位媽媽愛家庭,愛孩子,在教育孩子上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善于發現孩子的有點鼓勵其發展。在相互瀏覽博文,相互留言中,對這位媽媽產生崇拜。但,我們的交集只是博客互動,多年的博友關系僅限于此。后來,關注了她的公眾號,一個月前,看到吉祥媽媽搞了一個圖書漂流活動,很感興趣,進入漂流群,加了她的微信號。再后來,就有了大V會員晴媽后來的故事。
二、媽媽是個職業
大v店是媽媽會員電商。當然,這里的媽媽是泛指家長。
做好孩子的教育是人生中最值得的一件事兒了。相信每位媽媽,在孩子教育問題上,無論孩子是否“優秀”,都有隱藏內心深處的痛。只不過是多或少,深或淺的不同罷了。孩子越大的媽媽,這個痛越深刻。
育兒問題是一個家庭,整個社會值得關注的問題。如今的孩子不像過去的孩子,這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都能感受到的,不與時俱進是不行的。
眾所周知,我們每個人在進入一個崗位前都有幾年的在校專業學習,有的還有崗前培訓,到崗之后還有后續的學習提升。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當然是能更好的勝任。那么,請問咱這些媽媽的 ,在即將迎來延續生命的小寶貝,就職于媽媽時,做了哪些學習,哪些準備?
因此,“媽媽”不但是個稱呼,還是的職業,是個也需要培訓合格后才能勝任的職業。
三、媽媽的心理
媽媽,愛孩子毋庸置疑。但,在孩子教育問題上,普遍的都是希望給孩子教育的人或機構代為教育,即花錢解決。也正是如此,才火了早教班,補習班。很少有媽媽想通過豐富自己,成為教育孩子的那個人。越小的孩子,他的學習越需要生活化。幼兒園提倡一日生活皆教育,是對3-6歲孩子提出的,更何況是0-3歲呢?對于早教班,且不說教師教育理念是否科學,專業是否扎實,單就一兩個小時的教育來看,不能滿足一日生活所囊括的教育!一兩個小時以外的大部分時間處于無教育或少教育狀態。所以,孩子的教育需要是媽媽先學習、再實踐的教育。可是,為什么媽媽們不肯去學呢?有人說,書中,講座中的道理我都懂。可是,光“懂”就行嗎?,實踐了嗎?你懂的系統嗎?全面嗎?具體嗎?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做“知行合一”的教育,知的目的是為了行,行的前提是知。但是,很多家長不愿意去學,因為太傷腦,不愿意去實踐,因為太費事兒。呵呵,那我可就不得不懷疑你對孩子的愛了。如果真愛,那就做知行合一的學習型,行動派媽媽吧!
猶太媽媽的三重教育中反思,媽媽的愛要怎么愛,是要表達和讓對方感受的到。猶太媽媽對孩子的愛是人類必學的情感。她們保護者,教育者,陪伴者這三重身份,注定了孩子成長環境的優秀,孩子的優秀!
而亞洲媽媽普遍存在的“包含”心理,確實讓媽媽們活的很負累,那就卸下包袱,活出猶太媽媽的智慧與瀟灑。
四、行動帶來什么?
1.收獲一個優秀的孩子。這個不容置疑。就拿孫路弘老師的數感課程來說吧,六歲之前的教育是人一生教育中最關鍵的階段,錯過了,無法彌補。如果在孩子年齡尚小時知道這一點,就會避免很多拔苗助長的錯誤教育,為孩子今后形成良好數感做努力,養育一個智慧孩子。
2.改變后代的養育方式。媽媽的學習改變實踐是在給孩子創設良好的原生家庭環境,讓他們長大成人后能把這個良好的原生家庭氛圍帶到新組建的新生家庭中,和諧夫妻、婆媳關系,科學養育自己孩子。從這個角度來說,現在你的努力和改變,既影響著你的孩子,也為第二代三代孩子的教育問題奠定基礎。
我孩子小時候乖巧伶俐,幾乎不用家長操心。那時候,覺得孩子青春期哪有像身邊朋友說得那么可怕啊!到了高中了,逆反開始,跟以前判若兩人。對來自家長說的話很警覺,懷疑話里有什么陰謀。同樣的語言,外人說比父母說有效。有一段時間真的不知道該怎么和她溝通。親子關系好好壞壞。就在遇到大V前,還曾爆發了一場家庭激戰。
遇見大V,加入它有兩個原因,一是前面提到的吉祥媽媽,二是讓我學習育兒的圖書和媽課堂。注冊成功后,我的第一筆店鋪消費是《如何說孩子才肯聽,如何聽孩子才會說》這本書。因為之前讀過這本書,對其比較認可。打算從中找找解決與孩子關系的法子。購買后,我給自己定下十天讀完的目標。這次讀這本家教經典,我做批注、寫讀后感 、制作方法便簽,進行實踐記錄,總之想方設法用書中經典解決我實際問題。邊讀邊實踐的過程中,每次與孩子溝通前,我先提醒自己保持平穩心態,把孩子的情形與制作便簽的內容去對號。忘了的話,就去門后翻看(做好的便簽都貼在門后,方便查看),然后再按便簽的方法去做。慢慢地,我用書中的新語言代替之前原始語言。吉祥團隊讀書打卡活動,在遇到溝通受阻時,讓我堅持。這一堅持,看到了孩子因我改變而改變。
現在,我們親子關系和諧,孩子和老公在我的影響下學著表達情緒;嘗試用溝通解決問題;彼此之間相互理解尊重。2017年4月12日加入會員以來,寫了五十多篇自我提升文章,涵蓋讀書聽課筆記心得,用學到的方法在家庭中進行實施等。比如學習書中建議,每周召開家庭會議,讓親和家風繼續,爭取發揚。我的育兒理念帶來家人、朋友認可。一天,孩子認真地跟我說:以后我家孩子就拜托您帶啦!身邊朋友也會這樣說:你以后帶孫輩兒,應當經驗豐富了。我沒有帶隔輩的打算,誰的責任誰承擔。我的任務是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原生家庭環境,讓她獲益的同時,也會在組建自己家庭時,帶著這個原生家庭的影子去為自己的新生家庭服務,這就足以。我還想在大V年費制到來之前,為孩子申請一個會員,等明年高考結束后,交給她打理,讓她從中獲人際交往的益,獲大V媽媽圈子正能量的益,獲育兒知識的益。以上這些,應該是給孩子在原生家庭的一份人生大禮吧!
一個人走得很快,一群人走得更遠!朋友圈方法分享,目的是讓自己堅持,讓大家見證。同時,也讓同頻媽媽看到,給她們借鑒。感謝那些一直信任我,跟隨我腳步的朋友們,你們的信任是我繼續前行的動力。也請你們不要停下跟隨的步伐,咱們結伴走繼續前行,好嗎?
閱讀堅持至今,除了那本書,我還十二天完成三本閱讀,內容涉及育兒和校園小說。我認可魯迅先生那句“讀書要像蜂蜜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的道理。讀書育兒不是我生活全部。我有自己的工作,還需要鍛煉身體。早晨走步晨練,晚上廣場舞;收拾房間,記錄孩子成長;當然還要關注大V。套用高曉松的一句話:生活不僅是育兒,還有詩和遠方。
大V同頻媽媽的鼓勵,優秀書籍的幫助讓我走出親子相處的困境,接下來,閱讀將會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這僅僅是大V寶藏的一小部分。有聲繪本,睡前故事,名人朗誦詩歌;家庭百科,育兒知識;社群動態,開店素材,走心文案;媽媽課堂免費聽育兒課,海量大伽課無限回顧。這些寶藏還需要慢慢去挖掘。
走在路上才能看到真正的風景,那感受絕不會與坐在屋里,憑空想象相同。看到什么,學了什么,不去實施,猶如風景被想象那般。
一個人的能量到底有多少,誰也無法預知。那些經常把“我不行”掛住嘴邊的人,就是思想顧慮太多,怕失敗,當然還有惰性。一些能力,真的是在實踐中經驗的,孩子如此,大人又何嘗不是?
無論孩子多大,意識到并行動起來的家長,都不要覺得為時已晚。對于剛出生或沒出生孩子,育兒知識更多的是預防,讓養育少走彎路;學前或小學階段,育兒知識則是反思或糾正,讓養育進入正常軌道;到了初高中,把眼光投到更遠的人生之旅,彌補之前的缺憾。總之,育兒做在當下,永不放棄!
最后用《超級保姆》米哈爾老師的話結束今天的分享:“我到今天依然可以清楚在孩子身上看見我犯的錯,但是這依然不阻礙他們成長為優秀的人!”我們允許孩子在錯誤中學習,我們同樣允許自己在錯誤中學習!孩子雖然敏感,但并不軟弱,so do I!
一切都是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