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畢師鐸攻廣陵時,呂用之偽造高駢命令,任命廬州刺史楊行密為行軍司馬,追兵入援。廬江人袁襲對楊行密說:“高公昏惑,呂用之奸邪,畢師鐸悖逆,三個壞人攪在一起,而求兵于我,這是上天把淮南交給您了,趕快去!”楊行密于是征發廬州全部士兵,又借兵于和州刺史孫端,合共數千人前往,五月,抵達天長。鄭漢章追隨畢師鐸起兵時,留妻子守淮口,呂用之率眾攻打,十天不能攻克,鄭漢章引兵救援。呂用之聽聞楊行密抵達天長,引兵與他回合。
10、
五月三日,朱全忠出擊張晊,大破之。秦宗權聽聞,從鄭州引精兵與張晊會合。
11、
張神劍向畢師鐸索求財貨,畢師鐸回復說要等秦司空的命令,張神劍怒,率所部歸附楊行密。其他如海陵鎮遏使高霸、曲溪人劉金、盱胎人賈令威,也率自己所部加入楊行密陣營。楊行密部眾發展到一萬七千人,張神劍從高郵運糧供應軍隊。
12、
朱全忠求救于袞州、鄆州,朱瑄、朱瑾都引兵赴援,義成軍也趕到。五月八日,朱全忠以四鎮兵攻秦宗權于邊孝村,大破之,斬首二萬余級,秦宗權連夜逃遁,朱全忠追擊,追到陽武橋而還。朱全忠非常感激朱瑄,以兄長之禮事奉他。蔡州人鎮守東都、河陽、許州、汝州、懷州、鄭州、陜州、虢州的,聽聞秦宗權戰敗,全部棄守而去。秦宗權從鄭州出發,孫儒從河陽出發時,都屠城,殺死全部居民,焚毀房舍而去,秦宗權的勢力自此稍稍衰落。
朝廷任命扈駕都頭楊守宗為知許州事,朱全忠任命他的部將孫從益為知鄭州事。
13、
錢镠派東安都將杜稜、浙江都將阮結、靜江都將成及將兵討伐薛朗。
14、
五月二十一日,秦彥率宣歙兵三萬余人,乘竹筏沿江而下,趙暉邀擊于上元,殺死溺死接近一半。
五月二十三日,秦彥進入廣陵,自稱權知壓淮南節度事,仍以畢師鐸為行軍司馬,補授池州刺史趙锽為宣歙觀察使。
五月二十五日,楊行密率諸軍抵達廣陵城下,建立八個營寨包圍,秦彥閉城自守。
15、
六月六日,天威都頭楊守立與鳳翔節度使李昌符爭道,麾下相互斗毆,皇帝命宦官曉諭勸解,不止。當晚,宿衛都嚴兵防備。六月七日,李昌符擁兵火燒行宮,六月八日,又攻打大安門。楊守立與李昌符巷戰,李昌符兵敗,率麾下走保隴州。杜讓能聽到消息,挺身步行入宮侍奉皇帝。韋昭度把自己家人送到軍中做人質,誓言誅討反賊,所以軍士們力戰而勝。楊守立,是楊復恭的養子。
六月十日,任命扈駕都將、武定節度使李茂貞為隴州招討使,以討伐李昌符。
16、
六月十二日,河中牙將常行儒殺節度使王重榮。王重榮用法嚴酷,到晚年更加嚴重。常行儒曾經被罰,深以為恥,于是作亂。夜里攻打府舍,王重榮逃到別墅。第二天早上,被常行儒抓到殺死?;实巯轮?,以陜虢節度使王重盈(王重榮的弟弟)為護國節度使,又以王重盈的兒子王珙為權知陜虢留后。王重盈抵達河中,逮捕常行儒,殺了他。
17、
六月十六日,秦彥派畢師鐸、秦稠將兵八千出城,西擊楊行密。秦稠戰敗陣亡,士卒死亡十分之七八。城中乏食,打柴和采集野菜的道路都被截斷,宣州軍開始吃人。
18、
六月二十日,亳州將領謝殷驅逐其刺史宋兗。
19、
孫儒既離開河陽,李罕之召張全義于澤州,與他一起收集余眾。李罕之占據河陽,張全義占據洛陽,一起向河東求援。李克用任命部將安金俊為澤州刺史,率騎兵前往援助,上表舉薦李罕之為河陽節度使,張全義為河南尹。
當初,洛陽經過黃巢之亂,遺民聚集為三城以相保,繼以秦宗權、孫儒殘暴,僅存毀壞的城垣而已。張全義剛剛抵達時,白骨蔽地,荊棘相望,居民不滿一百戶,張全義麾下也才一百余人,一起據守中州城(三城中間那座),四野都沒有耕種的人。張全義于是在麾下選十八人才器可任者,每人給一旗一榜,稱之為屯將,派他們到十八縣故墟落中,豎起大旗,張貼榜文,招懷流散百姓,勸勉他們耕田植桑。立法簡單,只有殺人者死,其余大小罪行,都只是笞杖而已,無嚴刑,無租稅,百姓歸附的,蜂擁而至。又在其中選健壯者,教他們戰陣,以抵御寇盜。數年之后,都城坊曲,漸漸恢復舊制,諸縣戶口,全都歸復,桑麻蔚然成林,野外沒有一塊荒土。其中能勝任作戰的士兵,大縣有七千人,小縣不下二千人,于是上奏朝廷,設置縣令及幕僚官以治理。張全義明察秋毫,人們不能欺騙他,而為政寬簡。出行,看見田地莊稼茂盛的,就下馬,與僚佐一起觀賞,召田主,慰勞以酒食;有養蠶或種麥收成特別好的,則親自到其家中探訪,呼出全部老幼,賞賜以茶葉、彩綢和衣物。民間說:“張公不喜歡聲樂伎女,看見都沒有笑過,唯獨看見佳麥良繭,就笑嘻了?!庇刑锏鼗氖彽?,則集合民眾,當中杖打;有人投訴說沒有勞力耕種,又有投訴說沒有牛的,就召集其鄰里斥責說:“他們確實缺人缺牛,你們為什么不幫助他!”眾人都慚愧謝罪,這才釋放他們。由此鄰里相互幫助,所以家家戶戶都有蓄積,遇到水旱災年,也不會鬧饑荒,東都洛陽于是成為富庶之區。
華杉曰:
張全義做了什么?他沒做什么,他就是“不作惡”而已。只要統治者不作惡,或者只做“必要的惡”,不做“不必要的惡”(如秦宗權臨走時屠城),社會生產生活,就能迅速恢復。這就是孟子說的“王天下易如反掌”了,張全義在亂世中創造了一片王道樂土。而唐末的悲劇,就是秦宗權太多,張全義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