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們總羨慕別人的生活?

最好的閨蜜辭職,舉家搬遷去了另一個城市,不到半年再相見,生活狀態已然完全不同,一頓飯局下來,電話微信輪番“轟炸”,看得出來她比上班時還忙,但依然樂在其中,這不就是最好的狀態么。同事L,工作之余,旅行、學習、交友都不誤,日子過得隨性而灑脫;鄰居阿古,典型的空中飛人,事業做的有聲有色,閱歷、見識、談吐都不凡。放眼望去,感覺別人每天都樂哈哈,怎么只有自己苦哈哈?

放大了別人的幸福,縮小了自己的擁有。多數情況下,我們展現別人眼中的都是一個陽光的自己,誰會一上來就跟你說TA有多苦逼。閨蜜見到我,聊了一會就說,你是我最近幾天見到的朋友中精神面貌最好的。我的天吶!是我“偽裝”的太好了嗎?你可知道寶寶心里也有好多苦——感覺老公沒有以前那么關心我了;知己甚少,無處訴說;才藝不精,模樣不美……都不忍心說下去了。

可事實呢,前幾天過生日,老公還訂了蛋糕,發了紅包;相比聚會,性格偏內向的我更傾向于選擇呆在家里;現在學習資源如此豐富,才藝不精也不能怪社會啊!生活中有許多小美好,我們視而不見,可別人背個上萬元的包包、去國外旅行,曬個太陽,一下子就入了我們的法眼,真是優異的過濾功能!

對改變現狀的無力感。看過那么多早起的激勵貼,終久沒有嘗試過一次;年初制定的一個月讀一本書計劃,到年底了,書都快被灰塵封印了,也沒翻過幾回;天天嚷著減肥,但一遇到美食,還是不忍辜負。可是一有好劇,保準第一個追,晚一點看心里都不舒服;朋友攢飯局,保準一叫就到。曾經網上有人說,“如果你把追劇的精神放在學習上,沒有學不成的。” 所以不是現狀改不了,其實還是懶得改變,不愿走出舒適區。

自由地掌控自己的生活。借用當下流行的說法,我們都盼著財富自由,可怎樣才能達到財富自由,不是吃穿用不愁,而是面對選擇,你有說不的權力。能說不,首先要有底氣。朋友說搬去內地,才發現孩子壓力真大,奧數、英語、才藝仍是周末的標配,初中就考大學也不罕見,動輒一個班的學生都考上清華北大,聽得我只有咂舌的份兒。多年來,美國一流大學選擇人才的首要標準基本沒有變過,一是良好的經濟能力,二是成績,除此之外再附加突顯個人能力的才能。敲門磚,敲門磚,總得有磚才行呀!

還在羨慕別人嗎?與其羨慕別人,不如找一個榜樣,行動起來,學習榜樣的優點;不如把格局放大一點,把眼光放遠一點,多發現身邊的小確幸,這樣,你也將成為別人羨慕的對象!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