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到北京的時候恰巧適逢北京的秋天,原先在老舍的文章中讀到過“秋天就應該是北平的樣子”。身為江南水鄉的我不免驚詫,于我的記憶里秋是滿城桂花的香氣,各種層層疊疊的綠色,一夜秋雨,又變作一地的梧桐樹葉。還有路邊攤上彌漫著的糖炒栗子的甜香。這是我記憶里溢著香氣的秋。
不知道當年老舍先生所見的北平是什么樣的美好,但于我而言北京的秋卻是以一種不慌不忙的氣度,緩緩的展現開來。到達北京的時候是下午接近傍晚的時分,車子穿梭在高架橋上和路邊做的行道樹的白楊樹葉一般高,陽光肆意的照在深綠色的樹葉,亮的刺眼,像極了上好的玉器發出的熒光。車外的溫度卻沒有陽光熱情,竟然還帶著一絲涼氣。晚上順著國子監附近的胡同壓馬路,路旁既有幽靜的小館,也有像極九十年代初的小賣部,最多的還是門前一張小桌幾個拿著啤酒的外國人的各式小餐館,在這些個一車多寬的小巷里,世代生活著的人,偶爾路過多過客各自愜意,一旁的民居里傳來各種聲音讓人不由的生出一股子踏實的安全感。轉過巷口一座輝煌的建筑靜靜的矗立在市井之中,伴著昏黃的路燈,騎自行車的晚歸的人們,紅漆的大門金黃色的琉璃屋頂,和一旁作為國家一級文物保護建筑的標牌。原先碩大的一座王府如今也就是孩子們撒歡的小學,一切都是如此的合適。
夜里的已經有一些涼了,胡同口來來往往的人也漸漸的少了,路燈把每個人的影子都拉的長長的,一陣風吹過那細碎的聲響宛如京劇里老生的長嘆,醇厚綿長合著看穿世事的淡然,將秋天的那帶著喧囂的冷清彌漫開來。這是一座有著自己性格的城市,秋天是最接近他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