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上學了《如何成為有效學習的高手》,學習的心得是,用最短的時間和最少的精力投入,達到一個學習效果。
比如說,在一個月內,可以學習某個技能,從入門到精通,成為行家。
我整理了一下課程,總結出一個公式來,高效學習=方向*速度*產出。
影響學習效率有三個方面:方向,速度,產出。
一、方向:要制定有效的目標,有效的目標,是指目標很明確,切入點是直奔大師。
明確的目標,比如說,我想學吉他,我的目標就是學會彈,“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
看一本書,目標是,掌握書中的一個概念,并且可以自己表達出來,能運用起來。
直奔大師,是指一個切入點,一個明確的學習對象。
如果我想學其他領域的知識,可能就是考慮找行業類有名的人,作為學習的模仿對象,很清晰。
二、速度:影響速度有四個因素,①學習動力,②學習方法,③專注力,④學習瓶頸。
① ?學習動力
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沒有學習動力,動力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內部動力,比如興趣,第二個是外部動力,比如任務的壓力,或者完成任務之后的獎勵。課程中強調,以生活和工作中的任務作為動力的來源,因為興趣是稀缺的事件。
如果沒有任務的壓力,就自己制造任務,比如說以教為學。
我以前的經歷中,以任務為動力學會的是ppt,excel,因為有任務的壓力,然后去學習。學好了,得到正反饋,反而變成了興趣。
② 學習方法
課程首先講了有效,知識分成兩類,不同的知識,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才有效。
一種是自然主義,第二種是結構主義。自然主義的目標是模仿,用的方法是積累,積少成多。結構主義的目標是創造,用的方法是結構化的學習。
這是一個以前沒有遇到過的新概念。
比如學英語,是積少成多的過程,屬于自然主義。所以學英語,是慢慢積累單詞量。
結構主義,比如我最近想學市場調研,應該是結構主義吧,需要結構化的去學習。
在有效的基礎上,要高效的學習,課程介紹的高效方法是,將大任務拆解成小局部,針對局部進行加強練習。
會的部分不用去練,練習不會的部分。
最近在學英語。采用的復習方法是,先全部看一遍,區分出認識的單詞和生僻的單詞,對生僻的單詞著重記憶。
再用開車舉例子,對倒車的動作,著重練習。
③ ?專注力
專注力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治療拖延癥,第二個是提高專注力的方法。
拖延癥是,注意力缺陷多動障害,就是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去做事情,會導致不能開始學習。
改善拖延癥有兩個方法,一個是將任務嚴峻化,讓壓力達到自己不得不開始去學習。第二個方法是,將任務拆解成小目標,養成習慣。
就我個人而言,第一種方法,可能不是很奏效,壓力太大的情況下,我會感到很恐懼,然后放棄。或者消耗很多意志力去堅持做,沒有多久,意志力崩潰,前功盡棄。
第二種方法,對我個人而言,比較適用,把完成任務的門檻降到最低,來自《微習慣》這邊書的概念。
學英語,每天有打卡,就算成功。
仰臥起坐,每天做一個就算成功。
晚上散步,有出門算成功。
每天都能夠完成預定的計劃,小小的成功,有利于提高自我評價。
提高專注力的方法是儀式感。專注力是去除雜念,能夠沉浸在學習中。舉行儀式的時候,大家會心無雜念,把注意力都放在儀式上。
課程介紹了四個方面來養成。購物,飲食,燈光,睡眠。
購物,要買貴的學習工具,有心痛感,就達到效果了。這點的體會是,用著實用又貴的物品,內心是有暖意的,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物品上。如果用的是質地粗糙的物品,心里是毛躁躁的,思維是渙散的。
飲食,有儀式感的是吃火鍋。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面對用心做的很好的飯菜,能夠集中注意力。
比如說聚餐,吃火鍋的儀式感強,圍成一桌,聽領導發言,中心化很強。吃自助餐,儀式感就弱,大家隨時可以走動,不用聆聽教誨,去中心化了。
燈光,要用射燈,射燈會使光線集中。這個沒有體驗過。
睡眠,好的睡眠可以使人集中精力。這點我深有感觸晚上睡得很好,第二天精力充沛,有能力集中精力做事情。如果前一天沒有睡好,第二天整個人都不好了,什么事情都不想做,更別提要把事情做好了。
④ ?學習瓶頸
學習瓶頸,似乎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暫時不解讀。
三、產出:要制造反饋,制造反饋就是學習的內容,要有輸出。把學到的東西,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學習是吸收的過程,表達出來是一種轉化的過程,驗證自己學習的效果。
有三種方法,一是文字類,二是語音類,三是肢體類。
用文字類的輸出是寫摘要。寫摘要有兩個原則,第一個是要照著文本寫,第二個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這點很有用,我以前看書,知道要有輸出,不曉得用什么樣的方式來呈現。寫摘要,給我指明了一個簡單可以實施的方法。
下一步,我想把學到的知識,用簡單的方法,運用起來。
總結:我會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嘗試這些方法,以期望實現高效的學習效果,在短時間內可以做到從入門到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