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放肆是西游記中,美猴王大鬧蟠桃園,大快人心;而克制就是,美猴王從五指山出來后的西天取經。后者才是生活。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得正經,修得正果。
本來打算寫一篇關于“修養”的問題,后來發現,只需要用“放肆”和“克制”這兩個詞就可以精準的概括。
就拿吸煙這件事情舉例,如果你在街上剛吸完一支煙,這時候你是選擇把煙頭直接丟在地上,還是抓在手里,往前再走幾步,看到垃圾箱了再扔?又或是,先把煙頭的火星,用鞋底磨滅之后,再忍進垃圾桶?亦或是,在公共場合直接拒絕吸煙?
你一定可以看的出,從前往后是一個人不斷自我克制的過程。前者,把煙頭隨便往地上一丟,自己一身輕松自在,不用拿煙頭,不麻煩,放縱自己的惰性;后者,盡力不給他人添麻煩,克制自己的惰性。
在《王牌特工》中,科林和蛋蛋在酒吧見面,旁邊桌上的混混占著人多勢眾,就無比放肆,出言不遜。而作為紳士的科林,沒有反罵回去,而是克制著自己,默默走到門口,鎖上門,以禮教之。
《平凡之路》中大家都耳熟的,“喜歡是放肆,但愛是克制”,道理也是一樣的。
放肆是向外放,是把自己的愛、歡喜、憤怒、傷心一股腦的向外拋去,如大河決堤;克制是向內收,是把自己的愛、歡喜、憤怒、傷心都控制在自己的內心之中,然后如細水流出。
負面,往往能夠看清楚一個人的本質。所以錢鐘書才會在《圍城》中寫下這樣的話,要想知道你們合不合適,就先去經歷一場長途旅行。因為,在經歷了,舟車勞頓,一系列的麻煩之后,還能夠克制自己,不傷害你的人,才是真的愛你。最常見的無不就是,自持ta喜歡你,你就可以對ta放肆的呼來喝去,無時無刻都要秒回。
放肆是年輕,克制是成熟。年輕人認為自己正值青春,擁有大量的時間,所以最常放肆自己,熬夜、通宵喝酒、暴飲暴食等等輪番上演。而在生活中,總有一些人比我們要成熟的多,他們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管理自己的時間,早睡早起,他們更有遠見,知道怎么運用能量守恒定律,現在的克制,是為以后做積累。
放肆自己的食欲,終將成為一個中年胖子。阿門。
題圖:Edward G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