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郝明義
郝明義,1956年生于韓國,一歲時得了小兒麻痹,從此雙腿失去了站立能力。在父母細心呵護和朋友們的幫助下,1978年臺灣大學(xué)商學(xué)系國際貿(mào)易組畢業(yè),次年開始進入出版業(yè)工作,而后成為了“坐在輪椅上的臺灣出版領(lǐng)潮人”。臺灣文化“教父”、著名出版家、出版界傳奇人物。
今天閱讀的是《故事》第一章“重逢”。
講的是作者生命里影響深刻的女性,中學(xué)級任導(dǎo)師,名叫池復(fù)榮。
池老師真正教會作者兩件事。
第一件事
在一堂練習(xí)開會議程的“周會”課上。作者提了一個案,進入表決的程序。由于沒有人舉手贊成,作者覺得很尷尬,就囔著說算了,我也不投了,撤銷這個提案。
在教室最后一排,傳來池老師的聲音:
“郝明義,你不能說就這樣算了。就算沒有一個人贊成你,你還是要為你自己的提案投一票。這是你自己的提案。”
我面紅耳赤的舉手投了自己一票,全班唯一的一票。
日后每當作者興起什么別人認為荒唐的念頭,或是沒法接受的構(gòu)想,池老師的話語總是在腦海中提醒自己這是自己的提案。
第二件事
在一次沙灘郊游中,同學(xué)們戲水,作者在岸邊負責(zé)看管鞋子。少時惡作劇把鞋子藏進沙里。一只鞋子找不到了,后來出現(xiàn)在一個高大的醉漢手里。醉漢欺負孩子們,不肯還鞋子。
這個當兒,池老師過去了。她矮矮的個子還不到那人的肩膀。她很簡單地說了幾句話,要鞋子。醉漢嬉皮笑臉的,有點不三不四。這個時候,突然“啪”的一聲,她揚手給了那人解釋的一記耳光。
聽多了不要惹韓國醉漢,我的心懸在半空。
晚風(fēng)中,池老師站在那人面前,一動不動地看著他。接下來,那個醉漢把鞋子交給她,咕噥了一聲,走了。
當你義無反顧的時候,不論對方是何種龐然巨物,不論你多么矮小,照樣可以迎面給他一巴掌。
看到這里我一直抑制不住我的淚水。這是一個多么堅定的女人。多么堅定的在支持著她自己,這與外界無關(guān)。如此的有氣節(jié),如此的有力量,如此的美。
作者與老師的重逢
作者從韓國去臺灣讀書的時候,家境并不寬裕。有兩位老師曾贈送盤纏幫助作者,池老師是其中之一。
這個強硬的女人,又是如此有人情味。
十五年沒有與老師聯(lián)系過的作者,在臺灣與老師久別重逢。能夠接待老師,難掩欣喜之情。聽聞老師計劃去東北看看童年成長的地方,作者認為終于等到一個可以實際回報老師的機會。作者在老師回韓國之后,匯了一筆錢給老師表示是一點欣喜,請她充作東北之行的一些旅費。而后天真的以為,當年受到的恩情,多少回報了一些,后來甚至連老師的旅途都沒有詢問。
98年韓國受到亞洲金融危機沖擊的時候,作者曾回到韓國,拜訪了老師。同行人發(fā)現(xiàn)老師家里完全不像熱衷進口貨的韓國大眾家庭,沒有一件外國商品。老師請作者等銀行上班再走,作者隱約感到老師要還他路費,推辭就走了。
次年,作者回到釜山參加同學(xué)聚會。池老師因為要接待國外來的友人,無法確定出席。聚會當日漢城腹肌因為暴雨洪水肆虐,池老師千里趕到釜山出席。將紙包送給作者,作者明白是當年的路費,絕不肯收,卻終推不過專程來的老師。次日清晨,池老師趕回韓城接待朋友。
她和藹中的堅定,一如往常。我想起在飛機上看到的漢城水患,想到她撐著佝僂的身體,頂著風(fēng)雨大老遠從韓城左或者四百公里開外的釜山,不過停留一個晚上第二天就要離開,主要就是為了來還我這個紙包。
池老師的千里相見,又給作者上了一課。作者對自己產(chǎn)生了如此重要影響的老師,其實了解的并不多。
我不禁暗問自己是不是頭腦壞掉,有這樣一位老師,卻為什會這么疏于親近?為什么會以少為多,只不過跟她學(xué)了兩課,就沾沾自喜,二十幾年來,才不過和她聯(lián)絡(luò)兩三次。
在這里,我也為感同身受。身邊最最寶貴的資源是人。為什么自己會浪費那么多資源,傷害過那些愛自己的人。價值的彼岸,我又沒有選對舟?還是把彼岸當做了遮羞布。
池老師,又是如此的堅定。我遇到過的那些堅韌的人,你們用內(nèi)心的堅強筑起的生活,也是我的燈塔。
第二,作者隱隱覺得,自己對韓國文化的了解其實不想自己想的那么深刻。需要仔細琢磨對外國產(chǎn)品狂熱著迷的韓國人,和家里看不到一樣外國產(chǎn)品的池老師之間有什么差距。
池老師的回信
作者曾想用池老師還的錢,加上一些錢,以池老師名義,成立一個針對來臺灣留學(xué)的韓國學(xué)生的獎學(xué)金。但是老師回信拒絕了。書中收錄了老師的筆書,其中的浩然之氣令我十分動容。截取部分:
我一生最崇敬的人,正是五柳先生陶潛。很想自己也能夠達到他那“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的境界。奶我卻生在一個動蕩的時代,生為一個國亡家破之中的女孩。一生的命運直是流浪奔波。更無奈一份血氣和義務(wù)感,是自己沒有寧靜閑暇的日子。謹以‘盡人事,待天命’的態(tài)度臨事。或成或敗,從無計較后悔。
這樣一個浩然坦蕩的女人。接受環(huán)境,承擔命運,撐起一個太陽,照亮了他人。
而我,我的戚戚然。我這偽裝保護我的血氣和義務(wù)感的戚戚然。是不是還是甘愿做,歡喜受,比較幸福。
還有,其實我的母親,也是一位堅強的女人。對于每個人來說,有娘就有家,這是人尤其是女人的偉大所在。
為了自己的提案,每個人都可以很偉大,很有氣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