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實際上是買賣股票的投資者之間的財富爭奪,只是不是徒手相搏,而是在屏幕、在股海里搏殺。換言之,這是一種“文明的搶劫”。股神巴菲特選出優質公司長期持有,從買進到賣出的周期長達10年以上。從數量上來看,巴菲特投資中私有公司占70%,公眾公司30%。所投的公眾公司體量都非常大,看中它的長期價值,這是股權投資邏輯,與股票投資完全不一樣。那么咱們來聊下股權投資和“炒股”等其他投資品種的區別。
股權投資與“炒股”的區別
中國的股市大多數是普通老百姓個人行為在“炒股”,一年下來大多數上市公司分紅很少,有的上市公司甚至不分紅;具備持續成長能力的上市公司數量也少,即便有一些確實是具有持續成長能力的上市公司,在眾多上市公司中,老百姓也很難慧眼識珠準確找到這些企業。所以,中國的股票投資本質是我的錢進到甲的口袋里,我賺的錢是從乙的口袋掏出來的,錢并沒有進入公司,而是在不同股民之間高速流轉,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資金的空轉。錢并沒有被公司所得到,只是在不停換手、甚至高頻次的換手,股票換手的大量資金并沒有對公司形成直接幫助,同時買賣股票的人也不會對公司的業務發展有所貢獻。
股權投資則是投到實體經濟、投到企業,投資人變成企業長期股東,投資人把自己的資源和隱性能力嫁接到這個公司,為公司的長期發展做出持續性的貢獻。投資者并不是通過直接交易買賣賺錢,而是通過企業本身的發展去賺錢。所以,股權投資有兩個非常鮮明的特點:一是增量資金進入公司,二是投資人作為股東會為這個公司做持續性的增值或服務。
做股票投資都希望買到公司的原始股,成本很低。股票投資的非專業人士或機構很難長期持有一個優質公司,原因有二:一是如何選出優質公司,二是選出后如何忽略掉市場波動而長期持有優質企業,能夠做到這點的人很少。
做股權投資實際上是在制造股票,對于二級市場來說,投資的是原始股,會有很高的倍數空間,投資成本很低,比較安全。我們順勢而為利用資本市場投資到更好的公司,把他們推向資本市場,為資本市場帶來更好的企業收入,同時我們也賺取更好的投資回報:一是賺取一、二級市場之間的估值差異,二是賺取公司從規模較小到成長為體量較大的高成長性的收益。
從投資門檻來看,股權投資的門檻很高,不但是對參與資金有要求,對參與者的專業知識掌握和時間投入都有很高的要求。股票市場沒有門檻,任何人開賬戶,交易時間都可以炒股。
從規模來看,中國一年的股權投資規模大概在三千億左右,上市公司定向增發大概八千億的規模,這些定向增發的絕大多數資金做了并購,也屬于對公司的增量投資。而股票投資平均一天的交易量就在一兩萬億的規模。
2015年前五個月,上市公司原始股持有者累計拋售了超過五千億規模的股票,以很低成本擁有,很高的價格拋出,獲利很多;而另一方面,跑步進場的“散戶炒股隊”則接盤了股市,哀鴻遍野,二者獲利成本高低和風險高低一目了然。
股權投資與房地產、收藏品等傳統投資區別
房地產投資最大的機會是在十幾年前,國家把房地產作為支柱型產業,住房商品化改革政策出臺,使房地產飛速發展了十幾年。現在房地產進入過飽和時代,房地產是一個需要去泡沫化、去庫存化的領域,已經不代表經濟趨勢。
收藏,是一門藝術型的欣賞。收藏品投資不單需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獨道的投資眼光,影響收藏品投資收益大小因素中還有一點就是確保藏品不受污漬、受潮、發霉、破損、防銹和氧化等,稍有不留神和疏忽,很可能就會造成對收藏品不可逆的損害。一般家庭是不具備博物館的收藏條件的,盡管創造了一定條件,但仍不能避免損害發生的高風險性,以上種種使得收藏品投資的市場容量很小。
股權投資投到實體經濟里,實際上選的是好的企業、好的團隊,企業會經營得越來越好。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會給投資人帶來確定性的高回報,這是日積月累的結果,投資時間越長,投資人獲得收益的倍數或確定性越高,這是股權投資的特點。
現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股權投資是最好也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它能夠抓住趨勢,抓住互聯網+的機會,所以要高配股權投資,這是與國策和國家行動相一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