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資治通鑒》[473]| 鄧太后厲行節約,尚書郎倡導尊儒


有三十七個郡和封國大雨成災。

六月十三日,太后下詔:削減太官(御膳房)、導官(掌選擇供奉皇室所用糧食)、尚方(制辦和掌管宮廷刀劍和諸器物)、內署(掌內府衣物)的各種御用衣服車馬、珍羞美味,和各色奢靡富麗精巧難成的物品。除非供奉皇陵祠廟,否則稻谷粱米不得加工精選,每日早晚只吃一次肉食。以往太官、湯官的費用每年將近二萬萬錢,至此才數千萬錢。連同各郡、各封國的貢物,都削減一半以上。將上林苑的獵鷹、獵犬全部賣掉。各地離宮、別館所儲備的存米、干糧、薪柴、木炭,也一律下令減少。

六月二十一日,太后下詔,遣散宮女,宗室犯罪而被沒入宮中為奴婢的,全部釋放為平民。

秋,七月十五日,敕令司隸校尉和部刺史(司隸校尉是監督京師和地方的監察官,部刺史是中央派到地方的監察官):

“近來有些郡和封國發生水災,傷害了秋天的莊稼,朝廷思考自己的過失,深為憂慮惶恐。然而各地方官府為了要得到豐產的虛名假譽,便隱瞞災情,夸大墾田面積;不去統計逃亡人數,卻競相增加戶口;掩蓋盜匪活動情況,使罪犯得不到懲處;不依照規定次序任用官吏,舉薦人才不當,將貪婪苛刻的禍害,加在人民的身上。而刺史卻低頭塞耳,循私包庇,在下面互相勾結,不知畏懼上天,也不知愧對于人。不能讓他們一再地仗恃朝廷的寬容恩典,從今以后,將加重對不法官員的處罰?,F命令二千石官員各自核查百姓受災情況,免除他們應向國家交付的田賦禾稈。”

八月六日,皇帝駕崩(年僅二歲)。八月八日,將皇帝入殮后,靈柩停放在崇德前殿。鄧太后與她的哥哥車騎將軍鄧騭、虎賁中郎將鄧悝等在宮中商議大計,決定了繼位人選。當夜,派鄧騭持符節,用已封王的皇子才能乘坐的青蓋車將清河王的兒子劉祜接來,在殿中齋戒。皇太后登上崇德殿,文武百官都穿上吉服陪同出席。劉祜被引導上殿,皇太后將他封為長安侯。隨即下詔,將劉祜立為漢和帝的后嗣。接著又撰寫了冊立皇帝的詔命。有關官員宣讀完詔令,太尉獻上皇帝的御璽,劉祜便正式即位。鄧太后仍舊臨朝攝政。

[點評]

二十七歲的和帝劉肇駕崩八個月后,他已經即位的小兒子劉隆沒有逃脫夭折的命運,未滿周歲就駕崩了。既無謚號也無廟號,后人籠統稱其為漢殤帝。

太后對幼主夭折早有準備,因此對此突變相當從容,?當初將劉祜留在京城,就是備案。?劉祜正式即位,這就是漢安帝。 雖然新皇登基,但安帝劉祜現在13歲半大不大,鄧太后仍臨朝攝政。

鄧太后對司隸校尉、河南尹、南陽太守下詔說:“每每查閱前代史事,看到皇后家族及其賓客仗勢橫行,使奉公而不徇私情的官員陷于混亂,給人民帶來痛苦,這是由于執法不嚴,沒有立即施行懲罰的緣故。如今車騎將軍鄧騭等雖然懷有恭敬順從的心意,但家族龐大,親戚不少,賓客奸詐狡猾,對國家的法律禁令多有冒犯?,F命令對鄧氏家族的不法行為要公開地加以檢束,不許包容袒護。”從此以后,鄧氏家族親屬犯罪,官員都不予以寬免。

九月,六個州發大水。

葬孝殤皇帝于康陵。因為連遭大水,百姓苦役,陪葬品和其他工程,全部厲行節約,只剩十分之一。

朝廷任命北地人梁慬為西域副校尉。梁慬到達河西時,恰逢西域各國背叛了漢朝,在疏勒向西域都護任尚發動進攻。任尚上書朝廷求救,朝廷便命令梁慬率領河西四郡(敦煌、酒泉、張掖、武威)的羌、胡騎兵五千人急速前去救援。梁慬還沒有到達,任尚已經解圍。朝廷將任尚召回,任命騎都尉段禧為西域都護,任命西域長史趙博為騎都尉。段禧和趙博據守在它乾城。它乾城是個小城,梁慬認為不能固守,于是用詐術游說龜茲王白霸,聲稱愿意進入龜茲,和他共同守城。白霸同意了梁的建議。龜茲的官員和百姓極力進行勸阻,但白霸不聽。梁慬進入龜茲城以后,派將領急速前去迎接段禧和趙博,漢軍匯合為八九千人。龜茲的官員和百姓一同背叛了龜茲王,與溫宿、姑墨兩國聯合造反,軍隊達數萬人,一同圍攻龜茲城。梁慬等出城迎戰,大破聯軍。戰爭持續了數月,聯軍兵敗退走。梁乘勝追擊,共斬殺一萬余人,生擒數千人,龜茲局勢才告平定。

[點評]

班超回國,自詡比班超還聰明的任尚接班。僅僅四年,西域諸國就集體造反,攻打在疏勒的任尚。請問:任尚是怎么弄到諸國皆反的?史料上沒有記載,如要猜,只能說是任尚反班超之道而行之,結果失敗了!

?胡三省批注:梁慬雖英勇善戰,但是終究不能平定西域,是因為他有勇無謀。?

冬,十月,四個州發大水,降冰雹。

清河王劉慶病重,上書請求死后葬在樊濯宋貴人墓旁(劉慶生母)。十二月二十一日,劉慶去世。

尚書郎、南陽人樊準因儒家學風日漸衰頹,上書說:“我聽說,君主不可以不學習。光武皇帝受命中興,東征西戰,沒法安定下來有閑暇日子,但是,隨時下馬,放下武器,就講學論道。孝明皇帝日理萬機,每件事情都要仔細考慮,也夠忙的了,但是,仍垂情于古典,游意于經義,每次舉行射禮完畢,一定親自端坐,講經論學,儒生們則一同聆聽,四方都歡欣喜悅。他還廣召著名的儒家學者,將他們安置在朝廷,每逢宴會,便親切地和他們討論疑難,共同研究治國和教化之道。即便是期門、羽林的武士軍官,也都人人通曉《孝經》。儒學的影響從圣明的君王身上開始,擴展到野蠻荒涼之地。因此,每當人們稱頌盛世的時候,都談到明帝永平年代。如今學者日益減少,京城以外的遠方尤其嚴重。博士把坐席放在一旁,不再講學,儒生則競相追求華而不實的理論,忘掉了正直忠誠的原則,只熟悉諂媚阿諛的言詞。我認為應當頒布詔書,明告天下,廣泛尋訪隱居的學者,提拔淵博的儒士,等到將來圣上上學的時候,為他講解經書?!?/p>

鄧太后認為樊準的意見很對,予以采納,下詔說:“三公、九卿和中二千石官員,要各自舉薦隱士、大儒;被舉薦者務必具有高尚的德行,以勸導晚生后進。從中精選博士,一定可以得到適當的人選?!?/p>

[點評]

鄧太后臨朝攝政以來,厲行節約,督查官吏,約束家族,尊儒尚學,這一系列施政舉措還是可圈可點的。然而,她時運不濟,天災人禍即將接連而至……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622評論 6 54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716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746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991評論 1 318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706評論 6 41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6,036評論 1 329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4,029評論 3 45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203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725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451評論 3 36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677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161評論 5 36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857評論 3 35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266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606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407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643評論 2 38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資治通鑒卷第四十九 漢紀四十一 公元106年——115年 共10年 孝殤皇帝 延平元年(公元106年) 1、 春,...
    華杉2009閱讀 1,187評論 3 11
  • 生活就是如此跌宕起伏,大巴到站的停靠點有了稍許變動。下車發現,夜晚的馬路熟悉又陌生。趕緊給老公打了電話,告知方位。...
    bingmilanma閱讀 142評論 0 0
  • 長在面包樹上的女人,要愛情不要面包的宋迪之,要面包不要愛情的沈光惠,還有既要愛情也要面包的程韻,這三個女人在選擇愛...
    尤川夫人閱讀 1,461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