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jīng)典】
先看卦畫和標題:
從卦畫上可以看,屯卦是震下坎上,坎對應(yīng)自然現(xiàn)象的水,震對應(yīng)自然現(xiàn)象的雷,所以也叫水雷屯。而震和坎都是以純陰的坤卦變化來的,下卦中的初爻變成陽爻,成為震;上卦中的五爻變成陽爻,成為坎,處在九五的位置,預(yù)示著生機盎然!
總體看易經(jīng)六十四卦的象形,有個基本思路:每卦都有一個主變量和從變量,一般的內(nèi)卦也就是下卦表示主體內(nèi)心,為主動變量;外卦也就是上卦代表外在客體,為從屬變量。屯卦中下卦主靜,還在聚集力量,上卦九五主動,開始蠢蠢欲動!
接著看正文和卦辭: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簡單翻譯下:屯卦,天始亨通,有利于堅守正道。不要到別處求取功名。有利于在自己的地盤上建國封侯。
《彖》曰:屯,剛?cè)崾冀欢y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簡單翻譯下:彖辭說屯,陰陽之氣始相交接,從而產(chǎn)生了險象。一切生機產(chǎn)生于艱難之中,具有廣大、通泰、貞堅的品德。雷下雨上,雷雨交加,充滿宇宙,于是生成草木。宜于建國封侯,因為天下處于不安寧的狀態(tài)。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經(jīng)綸。
簡單翻譯下:象辭說:上卦坎為云,下卦為震為雷。這就是屯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效法大自然的雷霆力量,努力經(jīng)營發(fā)展自己的事業(yè)!
最后是具體的六爻:
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侯。《象》曰:雖“磐桓”,志行正也。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簡單翻譯下:像大石與木柱一樣堅定,有利于堅守正道,宜于樹立王侯的威信。象辭說:雖然有大石與木柱,但志向正確,品行正道,親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會廣泛地到民眾的用戶!
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象》曰:六二之難,乘剛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簡單翻譯下:坎坷難于行進,駕著馬車原地回旋,不是前來搶劫,而是迎娶新娘。女子堅守正道不出嫁,十年后才出嫁。象辭說:預(yù)示著艱難困苦,是因為處在初九陽爻之上。“婚后十年才有孩子”,是很反常的現(xiàn)象!
六三:即鹿無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象》曰:“即鹿無虞”,以從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窮也。
簡單翻譯下:虞,是古代掌管山林的官名。追捕野鹿,沒有獵官當向?qū)В粫匀肷搅种小>有貞褭C智,不如舍棄,再往前走會有危險。象辭說:追逐野鹿卻沒有獵官做向?qū)В荒芨矮F跑,是盲目的行為。君子棄而不追,是因為前行會被困住。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象》曰:求而往,明也。
簡單翻譯下:駕著馬車團團打轉(zhuǎn),前去求取婿姻。大膽前進,必定吉利,沒有什么不利。象辭說:敢于追求,勇于深入,這是是明智之舉!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兇。《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簡單翻譯下:囤積肥肉為祭祀作準備。小事吉祥,大事則兇。象辭說:囤積了大量的肥肉,是還沒有把恩惠施給廣大百姓。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象》曰:“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簡單翻譯下:駕著馬車在原地團團打轉(zhuǎn),眼睛哭出了血,血淚漣漣。象辭說:“眼睛哭出了血,血淚漣漣”,這種情景怎能長久呢!
【寫心得】
屯卦作為乾坤二卦演化始交,而產(chǎn)生的第一卦,象征萬物初生狀態(tài),雖然有極強的生機,但初生之物畢竟脆弱,需要培根固本,不能輕舉妄動。所以屯有阻滯困頓的意思,如同草木之芽正要突破堅硬的地面!
當然屯也有聚集、積累、存貯的含義,象征創(chuàng)業(yè)之初,需要扎牢根基,堅忍不拔,秉持正念,堅信“梅花香自苦寒來”!
具體到卦象上看,上卦是坎,艱難困險;下卦是震,即刻行動,但是要直面困難,所以初爻要志向純正;二爻要意志堅韌;三爻要明辨取舍;四爻要寧退莫前;五爻要恩威并濟;上爻要等待時機!
傳統(tǒng)認為屯卦為易經(jīng)六十四卦里四大難卦之一。屯卦對人而言,可能處于煩惱多的青春期;對事而言,代表困難重重的創(chuàng)業(yè)期,將面臨艱難困惑的成長過程,這是大自然的客觀規(guī)律。還是要堅守正道,堅定信念,敢于直面困境,持之以恒,最終必能戰(zhàn)勝困境,走向發(fā)展壯大!
“萬事開頭難,只要肯登攀”。屯卦告訴我們踏上人生旅途時的態(tài)度,明知前方有險阻,還是要堅定不移地向前,但要注意,急于求成和頹然放棄都是錯誤的行為。真正的英雄,都是把腳跟站穩(wěn),把眼光放長遠,匯集善緣,廣交益友,不斷壯大自己,最終開創(chuàng)嶄新局面!
【做冥想】
在整個宇宙中,天與地是最初原始的存在。所以,易經(jīng)從乾坤天地開篇,但在有天地之前呢,天地從何而來?儒家的圣人沒有回答,把這些都劃分在“有天地”之前,底層的教育開化,都從“有天地,然后萬物生焉”開始!
道家的智者也沒有回答,認為這些問題,屬于“道可道,非常道”的范疇。道家的學術(shù)從“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開始!
佛家認為這些問題,超越了人類認知層次的經(jīng)驗,妄加討論不過是徒增思惑,易產(chǎn)生邪見執(zhí)著。執(zhí)著與無解的問題,只會陷入大腦的陷阱!
倒不如學習屯卦的態(tài)度,“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用實際的探索和實修的經(jīng)驗,常去滋養(yǎng)生命,修煉通達的態(tài)度,解放那顆天性純凈的心,秉承天地的遺傳基因,找回真正的宇宙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