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鄭州的小奇奇。
電視里經常會看到腦力爆棚的孩子,對四書五經倒背如流,記憶力好,讓人羨慕。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超強大腦”,擁有好的記憶力。其實,除了遺傳因素之外,孩子的記憶力是可以通過后天的鍛煉來提升的。記憶力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培養和訓練孩子的記憶能力,對其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大幫助。今天,小奇奇就來為您揭秘記憶力其中的奧秘,盤點一下提高孩子記憶力的方法。
解析“記憶力”
良好的記憶力是孩子學習知識的基礎,記憶力的形成是需要過程的。孩子每天都會面對大量的信息,如果不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他們就會被信息吞沒。因為記憶需要有選擇的對信息進行編碼,以便能夠讓大腦記住它們。但僅僅進行編碼還不夠,為了以后能夠用到這些信息,還要適當的存儲在大腦中。最后,能夠把這些信息用好,則取決于提取過程。通過對記憶存儲中的材料進行定位,將其帶入意識并使用。至此,編碼——存儲——提取,構成了信息加工的完整過程。
嬰兒和兒童的記憶力往往好于成人,主要體現在編碼和存儲過程,如果不能根據需要迅速提取所需信息,那么,背記的內容就會遺忘。因此,提高孩子的記憶力,不能單純背記,還要經常使用,使記憶的過程實現自動化。
孩子記憶力的特點
以無意記憶為主,形象記憶占主導地位。
6歲前的孩子對鮮明、生動、有趣的事物非常感興趣,重復多次后,往往能夠不費力的記住相關事物。像“幼兒園”、“汽車”、“飛機”、“火車”等都是具體形象的概念,孩子對這些具體形象記憶深刻,但要將這些具體形象與它的概念聯系起來,還需要一個反復強化的過程。
以機械記憶為主,不善于理解記憶。
孩子的大腦就像一架照相機,可以不假思索的拍攝下周圍的一切。即便對所要記憶的內容根本不理解,但在爸媽的反復教導下,仍然能夠將很多東西保留在記憶深處。比如,孩子不理解唐詩、英語單詞等,但仍能背誦很多唐詩、英語單詞。機械記憶有利于幫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學會理解記憶。
記憶活動容易受情境或情緒影響。
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記憶活動很容易受情緒的影響而出現差異。心情愉快時,記憶效果良好;心情沮喪時,則有可能什么都記不住。一些伴隨動作或給孩子較強情緒體驗的內容可以強化他們的記憶,使記憶的效果更好。
記憶準確性差,且很容易遺忘。
孩子的記憶特點是很容易遺忘,尤其3歲前的寶寶,因此一般人記不住3歲以前的事情,心理學稱之為“人類幼年健忘”。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回憶的準確性較差,往往是片段的、不完整的回憶,常常會出現丟失細節、顛倒時空或將人物事件與時空隨意組合等情況。
?記憶內容在頭腦中保留時間較短。
當孩子見過的事物不在眼前時,1歲以內的寶寶根本回憶不起來;2歲左右的寶寶可以回憶幾天以前的事;3歲左右的寶寶可以回憶幾個星期以前的事。
記憶帶有很大的隨意性。
3歲以內的寶寶記憶沒有目的性,凡是感興趣的、印象鮮明的事物都能記住。因此,父母如果不記得把某個東西放在什么地方了,如果寶寶曾經看到過,他的記憶深處就會保留當時的情景,很可能輕易得就能幫助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