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狀態很差,常常不想出門,也不想與任何人產生聯系,工作上由于自己的選擇,從原來安穩的日子一下子跳脫到沒有無法著落的地方,開始變得茫然與焦慮,不想與任何溝通,找不到興奮點,這是讓我覺得危險的部分,于是開始想辦法自救。想起來之前看到的一句話“最令人感動的是遙遠的相似性?!庇谑菄L試著和未知的遠方的人建立聯系,看看彼此的生活,或許會有更多的故事。于是在豆瓣上發了一個帖子“留下你的郵箱,讓我碎碎念給你聽?!?,一開始留言的只有2-3個郵箱,到后來變成了10個,20個,讓我知道原來孤獨的人這么多,原來大家都在自救著。
【第一封信】你好嗎?七夕快樂~~~~
遠方的陌生人:
你好??!七夕快樂~~~
好像寫信這件事情已經好遙遠了,記得還是初中的時候,和好朋友一起是書信往來,現在每次回家,都會將那一沓信翻出來看看,上面寫得那些故事和情緒已經隨風飄散,當時習慣用名字的首字母縮寫,現在回去看,卻怎么都想不起來那些名字是誰?那些存在過你的歲月里的人又是誰?
常常在懷疑自己,不知道自己算是記性好還是不好,很多不經意的往事一再浮現,也很多時候怎么努力去想都是一片空白,不知道大腦里那個自動識別和留存是怎樣工作的。
最近的關鍵詞好像是選擇、焦慮和能量密度。
以前一直以為自己是不害怕未知,不害怕變化的,現在會懷疑自己對未知和環境的適應能力,而我把這份懷疑更多的歸咎于年齡,和大多數人一樣認為年齡漸長,自己能承擔的風險和機會成本越小,對未知的勇氣變得越來越少,對未來的可能也越來越少,但是撕裂的是每每這么認為的時候都有另一種聲音在說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要去嘗試人生的無限可能,所以自己也變得越來越撕裂。
今年做了一個選擇,將自己從原來的安全區和安逸中逼出來,把自己丟到一個完全不熟悉也很陌生的領域和環境,挫敗感太強了,然后一起工作的同事太強勢,導致自己完全找不到方向和不知如何去做,感覺做得都是錯的,越這樣就越無能為力,可能內心從來就是不害怕傷害,卻屈服于溫暖。雖然不會去后悔選擇是否正確,卻也在想著要怎樣去改變和逃離這個選擇,但是轉念一想一直以來的飄忽不定就是因為自己不夠堅持,自己沒能好好適應和完成每一次轉變,所以一直變一直變,要怎么堅持呢?所謂的堅持是不是另外一種麻木呢?
很喜歡的一句話,令人感動的是遙遠的相似性,不知道在遠方的你,最近怎么樣呢?會焦慮嗎?還是很幸福呢?
【第一封回信】你好啊,不是七夕的每個日子依然要快樂啊
首先真的很抱歉昨晚收到了你的郵件,可是以為又是推銷廣告,所以就沒有點開。
其實好像真的很相似,雖然境遇不同但是心情卻是一樣的。我也很糾結當初的選擇是對是錯,現在的選擇又究竟是對是錯,以后又不知道會不會因為我此刻的選擇而來懷疑。對于生活,每個人似乎都有著這樣或者那樣不同的困惑。
最近放暑假,媽媽總是在念叨我的頭發掉得家里滿地都是,我才意識到自己又在焦慮了。我學的是師范專業,可是我都還沒準備好究竟要不要選擇這一行,(雖然自己一直在努力地勸說自己,但是同時又很不甘心,因為這曾經是我最討厭的事情。)就要又來思考要不要讀研,我知道每種選擇的好和壞,可是人真的都是有私心的,總在期待著好事情而去避開可能出現的不好。所以,當自己終于冷靜下來思考這一切的時候,那種心情真的很糟糕。但是有一件事情始終是不變的,就是把每一種已經選擇(決定)了的事情做好,盡管那也只是一種無奈。
勸解對方總是有無數個理由,譬如我曾經很信奉的一句話,把不喜歡的事情做好才是一種勇氣,現在想想有點蒼白,有點幼稚。因為那個時候的我只需要好好用功,而不需要思考如何經濟獨立。可能這就是長大的滋味吧,但同樣也是幾十年后值得讓自己回味的時刻。
“一些問題也許即將找到答案,總是等得到的,荒廢的青春,錯失的時光,錯位的自我,時間總有一天會把那個逃跑的自己找回來;一個人凝視自己的前史,逃無可逃。”這也是我喜歡的,拿來勸慰你,祝你放下不安,學會快樂。
【第二封回信】陌生人的回信
你好喲朋友:
首先十分感謝你的來信,尤其是七夕時節更顯得彌足珍貴。不過看到你發信的時間,又仿佛看到了一個孤獨的靈魂。
其實我是不怎么過節日的。沒呢除了端午、中秋和春節,其他的節日對我來說意義不大。包括我每年的生日我都不記得,經常是父母提醒我。但是有時候他們倆也會忘記。不過能收到節日祝福,還是欣喜滿滿。你看,其實生活中的小驚喜,也充滿了感動喲。
觀賞來信,感覺你也是個懷舊的人喲。之前寫的信都有仔細的珍藏。其實這很好,這些都是令人感懷的記憶。哪怕曾經與朋友無理的爭吵,現在回憶起來怕也是會懷念并嘲笑當初傻傻的自己吧。我也會偶爾翻看自己之前寫的東西,因為那些都是在我人生的路途中留下的印記。文字的發明,不就是為了方便記憶嘛。往小了說是記錄自己的喜怒哀爾,往大了說是傳承。所以不需要糾結自己的記憶力是不是變差了,就算是徹底忘記了哪些事情,等到翻翻曾經的日記回想起,不就更能收獲驚喜了嘛。
人類對于未知的恐懼是與生俱來的,要不然宗教為什么會那么經久不衰呢?重要的一點,是我們要對自己本身有足夠清醒的認識??茨愕膩硇?,好像只是盲目的走出了自己的舒適區,然后跌跌撞撞的向前走。確實,做一件事情什么時候開始都不算晚。勵志的故事很多,相信你也都看過不少。但是我認為,這需要一定的前提條件:自己非常喜歡并了解這方面的東西,同時又具備一定的運氣以及個人能力。有一個概念叫幸存者偏差,如果有興趣,你可以了解下。我羨慕那些逆境崛起的人,但也僅僅而已。不得不承認的是,我只是個普通人。
之后簡單說說我吧。最近還好,尤其今日立秋,天氣開始轉涼。每天平淡的生活,鮮有波瀾。大學剛畢業那會兒,也曾志氣滿滿,銳氣十足。成長的路上跌跌撞撞,也曾迷茫彷徨,回頭想想,這就是那青春呀。大學的時候讀楊絳的《我們仨》里的一句話,至今記憶尤深,這里也送給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們曾如此渴望生命的波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到最后才發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生最曼妙的風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到最后才發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世界是自己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與他人毫無關系
你看,陌生之間的連接就是很神奇,彼此不用知道成長經歷中發生了什么,就日常的碎碎念也能在某個當下觸動到遠方的人,這是我認為人與人之間善意的部分。當看到第二封回信的“你只是盲目的走出的舒適區,然后跌跌撞撞地成長”的時候,眼淚不自覺的留下來,就是這樣的,自己對于選擇從來沒有那么大的把握,一直的漂浮不定,讓自己變得越來越茫然,想嘗試安穩與不想就這樣安分在撕裂著,找不到方向,但是能怎樣呢?只能在已經做了的選擇里繼續往前啊。
現在已經寫到第三封信了,也有越來越多的朋友回信,希望這個計劃能一直執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