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4日的下午15時14分,江蘇常州河濱小學五年級的小女孩繆可馨,在上了2節作文課后沖出教室、爬上欄桿,從四樓墜落身亡。
一個剛剛十歲的女孩,她短暫的生命就此定格在了這個六月的午后。在家人公布的關于小可馨的生前資料中,生活中的她愛說愛笑、成績優異,家中貼滿獎狀,在前不久的期中考試上,還語文考了全班第一。
與此同時,一張語文課作文批改截圖,將事件指向了悲劇背后的導火索:
老師在批改中刪掉了很多可刪可不刪的字句,卻沒有發現吳承恩寫成了羅貫中的常識錯誤,而在最后要繆可馨應該“傳遞正能量” 仔細閱讀這篇作文的家長很容易發現,老師的批改本身可能要比這篇作文的問題更大。那些被圈出的句子大多可刪可不刪,甚至有些句子刪掉后,還失去了小學作文本該有的靈動性。 在可馨的這篇命題作文《三打白骨精》讀后感中,她分析了唐僧、孫悟空、白骨精各自的角色,然后總結:
“不要被表面的樣子,虛情假意偽善的一面所蒙騙。在如今的社會里,有人表面看著善良,可內心卻是陰暗的。他們會利用各種各樣的卑鄙手段和陰謀詭計,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發生在繆可馨小朋友身上的事情是一起十足的悲劇。
在警方公布最終調查結果前,說姐對于這起悲劇的原因和隱秘一無所知,卻迫切想與大家聊一聊,我們周遭那些病態的語文教育。
從小學的虛假道德,中學的空洞理想到大學的無趣審美,我們正眼見孩子被中國的語文教育傷得遍體凌傷。
在孩子最需要汲取人類文明精華時
卻給他們喂了垃圾
說到寫作文,它可能是很多孩子成長中的痛。
在六零后、七零后家長們的記憶里,要想作文寫得好優秀“范文”跑不了,《司馬光砸缸》、《孔融讓梨》……誰的童年不是背著這些范文長大?
然而這些典范意義極強、寓意大于內容的文章,也影響了如今很多人思維的方式,當人們過于看重文字表達的宏大意義,卻缺乏了把文字作為工具,探索和記錄這個世界的能力。
作文課上,孩子不是用真情實感來表達,而是被老師們反復訓練固定套路,們相互比較誰用的成語高級;誰的句子華麗;誰的修飾繁多;誰的作文就寫得好,以至于連小學生都知道,寫作文不能用大白話。
明明是最該幻想的年紀,孩子卻在死記硬背。當語文教學錯誤地使用客觀分數這個單一標準來評判一切,便捆綁住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失去了一個孩子生命該有的狀態。
為此,錢理群教授曾批判過當前作文的問題:現在文章越寫越華麗、越寫越花哨、越寫越言不由衷,并且說大話、空話、廢話、套話。
甚至,連語文教科書都曾為了增強說服力,在名人身上編派事實、虛構情節,將其當成真事編進小學生課本:?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愛迪生救媽媽》 圖/《救救孩子:小學語文教材批判》
事情是這樣被重新發現的。
彼時,杭州市外語實驗小學的校長張敏只是隨堂聽了節語文課,卻在無意中發現了一個早該被發現的“秘密”:一篇七年前就被質疑過的“假課文”如今竟然還被保留在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本里,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級下冊語文,第30課,《愛迪生救媽媽》,第137-139頁。
《自古英雄出少年》第64集《聰明的愛迪生》圖/《救救孩子:小學語文教材批判》
張校長明明記得早在2009年,浙江就有幾位一線語文老師對這篇《愛迪生救媽媽》提出了質疑,他們經過查證和研究,得出的結論是,“愛迪生小時候根本沒有闌尾炎手術,不可能有一個醫生在他做的有影燈下為他得了急性闌尾炎的的媽媽做了這個緊急手術——這個故事是虛構的。”
這么多年,很少有人會對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心存疑慮,人們似乎默認了發明家愛迪生先生年少時就該如此聰明伶俐,還有決斷有孝心。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的《晚上的“太陽”》 圖/《救救孩子:小學語文教材批判》
所以不一定童話里都是騙人的,課本里也有可能。
除此之外,還有一篇經典課文《我選我》,講的是班上選舉勞動委員,王寧說“我選我”,理由是“我和之前的勞動委員是好朋友”。
人教版語文教科書第三冊課文《我選我》 圖/《救救孩子:小學語文教材批判》
這可不是什么自薦——不是“請大家選我”,而是“我選我自己”,而大家聽完了則毫無異議,直接鼓掌。這樣的課文偽裝成兒童的視角,寫出來卻沒有半點童真稚趣,反而固化了他們的想象,混淆孩子的判斷。
如果我們仔細分析文中的邏輯關系,”和勞動委員李小青是好朋友“與”讓大家選自己“有什么關系?并且,這個孩子只不過是表達了一種姿態,卻沒有證明自己的能力,選舉真的有這么簡單?
如此有頭無尾的課文,很可能會在無形中誤導孩子的價值觀。
“孩子就是一個易碎品,語文課把他們弄得遍體鱗傷,然后家長回家再把這些碎片,一片一片給粘起來。”家長葉開直言,自己和許多正上小學的孩子一樣,都有這樣的感受。
中國的語文教育
把孩子變成合格的“廢品”
同為家長的葉開是上海作家、《收獲》雜志編輯部主任,剛好經歷過女兒喬喬接受語文教育的過程。誰曾想,在語言文學領域游刃有余的他,卻在女兒的小學語文課本里馬失前蹄:
“有一次,教師請家長,老師說我們的女兒有閱讀理解障礙”。
令葉開費解的是,自己10歲的女兒酷愛讀書,喜歡讀童話、幻想文學,《四大名著》、《伊索寓言》、《昆蟲記》、《小王子》、《窗邊的小豆豆》……只要能逮著機會,家里的沙發、鋼琴凳,甚至自己的枕頭下面,都藏了她愛看的書。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她已經記不清看了幾遍,很多章節都讀得滾瓜爛熟,一本薄薄的書被翻得裂成了5瓣 圖/Google
在家中,女兒的功課由妻子王琦輔導,葉開原本心想妻子是華東師范大學對外漢語學院的副教授、中國古典文學專業博士,輔導女兒學習一定綽綽有余。但很快葉開就發現,妻子根本無法對三年級的女兒進行有效輔導,甚至被女兒的作業弄得手足無措。
例如在學到第七單元48課《智燒敵艦》時,作業要求回答三國時期最足智多謀的人是誰?因為剛看完《三國演義》彩圖本,喬喬欣喜而自信地寫下了自己的答案:“孔明和龐統”。這個答案也得到了媽媽的認可。
結果當天晚上,孩子就傷心地回來了。語文老師的標準答案是“諸葛亮”。班里有幾個男生也看過《三國演義》彩圖本,他們問老師,“為什么不能是龐統?”老師回答,在小學階段答案只能寫諸葛亮或周瑜,寫孔明也算錯。?
圖/紀錄片《盜火者:重回人的語文》
四年多來,喬喬的九本語文課本,只有在她做作業時,才有機會進入她的臥室。在自己的書架上,喬喬沒有為這些課本留下任何位置。
帶著種種不解,葉開把女兒的幾本語文教材全都仔細看了一遍,而后發現:
“中小學的語文課本里選入了很多與花草樹木有關的文章。在這些文章里,作者不是欣賞鮮花自身的美麗,而是在鮮花這個符號上尋找道德寓意。
“現在的語文里,非語文的因素太多,太多泛政治化、泛道德化的因素,老師又教得太保守太落后,學生不喜歡。”
圖/紀錄片《盜火者:重回人的語文》
而最讓葉開擔心的是,這條語文教育流水線,會把一個個像喬喬這樣原本愛讀書的孩子,在讀教材做習題的過程中,完整地教成廢品。
類似的事情,作家周國平也遇到過一檔荒唐事。
一位朋友的女兒有一天把她的語文卷拿來給周國平看,上面有他的一篇文章。“我還記得那個題目叫作《人的高貴在于靈魂》,她說周叔叔你做做。后來我按照她的題目做完了,她按照標準答案給我打分,69分,勉強及格”。
周國平 圖/紀錄片《盜火者:重回人的語文》
為此,周國平感慨到“所以我說這個東西是非常荒唐的,什么段落大意、主體思想,一句話的含義是什么,這個詞的用意是什么,作者自己寫的時候,他有這些想法嗎?”
眼下,語文教學中一直強調的“中心思想”就像一個魔咒,鎖住了孩子的自由思想;而散文中所謂的“形散神不散”,就像黑洞一樣,吸掉了孩子思想的活性。
意大利著名作家卡爾維諾曾說,
“準確是最優美的文字”
但陳詞濫調、胡亂抒情卻
充斥著孩子如今的語文課本
從小學的虛假道德
中學的空洞理想到大學的無趣審美
人們眼見孩子被語文傷得遍體凌傷
語文教育從來不僅是一種單純的溝通技術教育
而是整體生活文化的一個總反應
病態的語文教育
將可能會直接導致文化的虛弱、思想的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