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票據理財產品悄然興起,以門檻最低1元、7%~9.8%的年化收益率一度成理財市場熱點。票據理財到底是怎么一種投資方式?它的收益和風險如何?
1. 什么是票據理財
網上票據理財是借款方以銀行承兌匯票作為抵押物向投資者融資,票據到期后銀行兌付的資金作為還款來源。
銀行承兌匯票可以視為存款的一種憑證,票據到期后,銀行有“見票即付”的義務。因此,銀行承兌匯票的風險幾乎可以忽略。此外,與存款不同,銀行承兌匯票可以轉讓、兌現,甚至票面利率也可以浮動。
從已推出的票據理財產品來看,投資起點一般在千元左右,最低的只要1元,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可達7%以上。“低門檻”“高收益”“低風險”是互聯網票據理財平臺喊出的口號。
2.票據理財收益有多高
從上線的票據理財來看,年收益率在5%~9%,超過一度火熱的余額寶,也超過絕大部分的銀行理財產品。
2014年8月12日,京東殺入票據理財市場,小銀票項目正式上線,單筆最高額度50萬元,年化收益率為6.2%~7%不等。
2014年8月11日,蘇寧理財平臺正式上線了“財運通”的票據理財項目,預期年化收益率在6%~7%之間,期限在30~180天。
比較早推出票據理財的是阿里,在“招財寶”正式登陸淘寶理財頻道時就推出了票據貸款產品。據悉,截止2014年8月已經累計銷售票據理財產品超過700個,收益率在5.6%~6.9%,期限為60~168天。
除了這些互聯網企業外,一些商業銀行涉足票據理財產品,因有銀行作為靠山,這類平臺顯得更為靠譜,產品也廣受投資者歡迎。
統計數據顯示,收益率排名前5的票據貸產品收益率超過9%,投資門檻均為1元,其余產品收益率普遍集中在6%~9%。
3. 票據理財是怎樣一種運作模式
分析認為,票據理財這不過是P2P平臺介入票據理財領域的最新案例。有分析把票據歸結為P2B(個人對企業)的貸款投融資平臺。
以“票據寶”這個平臺為例,企業能夠以銀行的承兌匯票作為質押擔保,通過互聯網平臺向投資者募集資金;而散戶投資者,也首次能夠通過簡單操作進行小額投資,從而涉足此前只有機構投資者能夠介入的“領地”——票據理財。
專業人士解釋稱,普通散戶投資者一般不具備投資銀行承兌匯票的資格,需要通過一定的金融機構途徑去審批和購買。而通過“票據寶”這樣一個互聯網票據理財產品平臺,投資者可以實現對銀行承兌匯票的間接投資行為。
基于票據理財的模式,對于選擇平臺很重要。目前票據理財平臺主要有三類,分別為銀行系平臺、互聯網企業系平臺、專業票據網站平臺。
目前民生銀行等都涉足票據理財產品。因有銀行作為靠山,這類平臺顯得更為靠譜。
目前參與票據理財的互聯網企業級平臺主要有四個,分別為阿里、蘇寧、京東、新浪,相對來說更為便捷,可以一邊購物一邊理財。
專業票據網站平臺,比如,金銀貓、投儲在線、銀票網等專業的票據理財平臺也逐漸出現,提供多種理財產品。而這些平臺給出的收益率相對較高。
4. 票據理財風險有多大
盡管有銀行承兌匯票作為抵押,但并不表示完全沒風險。票據理財究竟有什么風險? 業內專家分析有四種風險。
互聯網票據理財最大的風險來自于票據市場本身。虛假、偽造票據也是整個票據市場最大的風險,即使常年混跡其中的人也經常吃虧。一些中小銀行還曾在假票識別上栽過跟頭。作為個人投資者基本沒有辦法甄別票據的真偽,因此,選擇可靠且具有評審票據能力的平臺是關鍵。
第二大風險是背書風險。背書風險其實是潛在風險。一般來說,多次背書轉讓之后,可能因為背書不連續,比如,名稱和印鑒不符、背書騎縫蓋章不規范或者不蓋騎縫章等問題,銀行不予兌付。
第三大風險是監管風險。P2P票據理財除了線下的業務模式風險外,還存在與監管定位相違背的風險。票據理財P2P平臺中,投資人的收益來自“融資企業的利息+線下額外收益”,后者已經脫離了融資項目本身,而目前政府對P2P的監管原則是:項目要一一對應,不能做資金池。
第四大風險是延遲兌付。如承兌銀行是一些中小銀行或信用社,當遇到銀行發生匯票欠規范、資金緊張等情況時,就有可能延遲匯票兌付,并對投資人資金按時到賬產生影響。
分析認為,本著“風險與收益對等”的原則,從收益率角度可以大致辨別票據理財平臺的風險。年化收益率在6%或8%以下的票據質押融資模式,基本可由“銀行承諾兌付”覆蓋風險,較為穩重;而年化收益率超過10%的票據理財,一般會結合線下票據中介資源做其他套利業務,其風險也隨之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