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額寶的接班人?
除了P2P、眾籌以外,票據理財或者叫銀票理財也是互聯網金融中非常熱門的一個話題。
招財寶的中小企業貸最開始的名字就叫“票據貸”,玩的就是票據理財;
京東今年8月上線的“小銀票”,和金銀貓合作,預期年化收益5.8%-7%,一上線就被搶光了;
新浪“微財富”,8月8日上線的票據理財項目,和銀票網合作,產品本身收益7%,但為了打響品牌,新浪和銀票網硬是通過補貼,把年化收益提高到了8.88%,也是上線瞬間就被秒殺了。
蘇寧易購理財頻道的票據理財產品“財運通”做得更絕。今年雙十一的時候,還推出了一款最高年化收益11.11%的票據理財產品;
民生銀行旗下的電商平臺也推出了名叫“e票通”的票據理財產品,收益率在5.7%左右;
平安陸金所這樣的傳統P2P平臺也已經推出了自己的票據理財業務。
可以說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盯上了票據理財這塊大肥肉,它的火爆程度一點不亞于P2P。
而且和魚龍混雜風險很高的P2P不同,許多推出票據理財產品的大都是些有爹可拼的主兒。像阿里、京東、蘇寧、新浪這些互聯網大佬,像民生、平安這些傳統銀行,還有像金銀貓、銀票網、票據客這些原本就專門做票據理財生意的大平臺,因為想要做票據理財就必須和各大銀行合作,有銀行信用背書,所以能進入這個領域的平臺實力基本上都還是可以的。
正因為收益比余額寶高,風險比P2P低,投資門檻只有100元甚至1元,期限又都不是很長,一般最長不超過半年,收益率也是事先約定好的,一般在5%到8%之間,加上號稱銀行無條件100%保證本息安全,這種特性就讓票據理財特別受咱們屌絲投資者的歡迎,導致現在各大平臺推出的票據理財產品經常處于一票難求的緊俏狀態。
那票據理財真的像那些平臺所宣稱的那樣,是一款即沒有什么風險,收益又很高的屌絲理財神器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啦。
小銀票的由來
廣義上說的票據包括各種有價證券,像股票、債券、發票、中央銀行發行的央票,甚至哈根達斯的月餅提貨券都可以看成是一種票據;
但狹義上的票據一般特指銀行非現金結算業務里所說的三票一卡中的三票。這一卡就是信用卡,三票指的是支票、本票、匯票。支票很好理解,大家在美國電影里都見過,和信用卡差不多,本票和匯票都是企業或個人通過這張票據把錢經由銀行支付給另一個企業或個人。
本票是見票即付款,比如我在工行開了一張100萬元的本票,我拿著這張本票跑到建行柜臺就能要求建行馬上兌付這張本票,我原本在工行里的100萬元就迅速轉到建行了。
匯票就不是見票即付款,而是延期支付的,有一個付款的時間差。
比如說A企業向B企業訂購一批貨,就要向B企業支付一筆貨款,但由于這筆訂單不是一次性交易完成的,可能要持續半年才能最后完成全部交易。那對A企業來說,假如在交易剛開始的時候,我就給你一張本票,把所有貨款都打給你了,那萬一你后面不給我發貨了,或者發給我的貨有問題,到時候如果產生糾紛了,我因為把錢都已經付給你了,那我就會很被動,風險很大。
但反過來說,B企業也擔心啊。假如你一分錢不付,我卻一直給你墊資發貨,萬一這筆業務全部完成了,你最后賴賬不付錢了咋辦?這個問題用匯票就很好解決了。比如合同簽訂后,A企業先給B企業開一張匯票,在這張匯票上約定三個月或者半年后,等我們這筆業務全部交易完成了,到時候再請銀行把這筆貨款兌付給你。
這么做對兩家企業都有好處。
對A企業來說,我只需要支付很小的一筆保證金和手續費就能取得B企業的信任,給我發貨了,不用再提前把全部貨款打給B企業,只需要等到匯票兌現日期臨近的時候再把錢交給銀行,這就可以省下更多的資金用于擴大生產,從而大大提高了資金運作效率,同時又避免了B企業拿到貨款后溜之大吉的風險。
對B企業來說,雖然自己沒有第一時間收到所有貨款,但畢竟A企業給我的這張匯票是有銀行信用做擔保的,見票如見錢,只不過現在這錢還拿不到,只要我保質保量按時交貨,半年后我就能保證拿到這筆貨款了。
當然實力雄厚的大企業也可以以自己的企業信用為擔保,自己發行匯票,這叫商業承兌匯票。但中國當前的國情是,社會上的企業和個人的信用度本身就很差,中國又沒有建立起國家層面的征信體系,所以在許多人眼里,商業承兌匯票就不那么靠譜。
我不相信你的企業信用,那我能相信誰的信用呢?沒錯,銀行的信用是最值得信賴,所以大家都愿意讓銀行做擔保人,由銀行來發行匯票,這就是我上面說的銀行承兌匯票,簡稱銀票。像銀票網,還有京東的小銀票,名字就是這么來的。
為什么票據貼現那么難?
但還有個問題:B企業雖然得到了付款保證,但它畢竟沒有第一時間拿到現錢,實際上B企業還是在自己墊資給A企業發貨,那B企業的資金壓力就會很大。錢這個東西是有時間價值的,今天拿到的一塊錢和一年后拿到的一塊錢,實際價值是不一樣的,算上通貨膨脹和復利投資的因素,你越早拿到這一塊錢,這一塊錢就越值錢。所以B企業就想,有什么辦法可以讓這張中看不中用的匯票馬上變成現錢呢?
銀行說:客官,那還不簡單,咱家做的就是倒賣資金的買賣!這樣,你把這張匯票賣給我,我提前讓你拿到錢,但你得付我點利息,因為我要到半年后才能把這張匯票兌現,這就相當于你向我申請了一筆半年期的借款,那借錢就得付利息吧,不過因為有這張匯票,所以你不用額外支付利息了,在這張匯票的價格上打個折扣。
比如說100000元的匯票要提前半年兌付,我只能給你95000元現錢,還有5000元就是我扣掉的利息。這個業務就叫“票據貼現”。貼現這個詞很形象啊,把現錢給補貼進去。因為有信用度極高的銀票做抵押,所以一般這類票據貼現的利率都不高,大概在5%-6%之間,對企業來說,和直接問銀行貸款相比,票據貼現的融資成本要低得多。
但這樣一個對企業非常有利的融資業務,長期以來卻一直面臨著兩個問題。
一、匯票非常好用,所以許多不法分子就想通過偽造銀行承兌匯票來騙錢。這種情況外面非常多,而且這幾年一直呈現上升勢頭。
這是一種很嚴重的金融犯罪行為,所以我國《刑法》上還有一條叫“票據詐騙罪”,抓住要判刑的,最高可以判無期!正是因為騙子太多,而很多票據又經常會多次貼現,多次轉手,結果貼來貼去情況就很復雜,要甄別出這張匯票是否完全合法合規,到時候是不是真能兌換,銀行就需要耗費很大的操作成本。
但另一方面,如果匯票是真實可靠的,票據貼現的風險又很低,所以銀行就不可能把利率開得很高,甚至比許多房貸的利率還要低,而做一筆票據貼現業務的手續費更是低的可憐。所以對銀行來說,票據貼現業務是一項成本高,收益低的買賣,除非這張匯票的金額非常高,否則還不如做房貸劃算呢,這就導致許多銀行根本不愿意做這項業務,許多小企業手里拿著匯票也沒辦法變現。
二、正是由于票據貼現業務的操作費時又費力,導致企業從申請票據貼現到拿到錢的時間周期比較長,對許多企業來說,銀行票據貼現業務的速度太慢了。
正是由于銀行的票據貼現又困難速度又慢,這就給互聯網上的票據理財產品異軍突起提供了機會。盡管現在網上許多票據理財產品的利率超過6%、7%,比銀行票據貼現要貴,但還是有許多企業更愿意這么做,就是因為這么做既容易,速度又快。
比如說,有張匯票金額100萬元,一年后到期,但由于企業急需資金,就把這張匯票質押給某個票據理財平臺借錢,平臺拿到這張匯票后,假如給出7%的貼現利率,就在網上發布一個年收益7%的票據理財產品,籌集到了93萬后,就給了企業,一年后企業要歸還100萬,這7萬元的差價就是給投資者的利息和平臺的手續費。假如一年后企業不肯還錢,平臺就能拿著這張匯票直接問銀行要錢。
這種模式其實和P2P非常像。或者說,你可以把現在網上的票據理財產品看成是一種有匯票做抵押或質押的,風險比較低的P2P。但一般意義上的P2P借款人既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企業,而在票據理財中,因為個人不能辦理匯票,借款人統統都是企業,所以叫P2B更合適。
票據理財沒你想得那么美-------匯票的風險
一,銀行之所以不愿意做票據貼現業務就是因為許多匯票真假難辨,讓銀行非常頭痛。因為甄別匯票真偽是一項非常專業的工作,別說力哥不懂,銀行里如果不是專門做這塊業務的普通職員也不懂。
一種情況是票據本身是偽造、變造甚至克隆出來的,就像假幣一樣,
一種情況是雖然票據本身是真的,但由于在多次貼現的操作過程中存在瑕疵,比如說背書不連續,背書人的簽章沒有蓋在背書欄里面,背書的名稱與印鑒不符、沒有蓋騎縫章或者蓋章不夠清晰等等等等,只要出現任何一點瑕疵,銀行就可以不兌付。
或者說雖然最后銀行還是兌付了,但因為有這些不規范的瑕疵在,導致銀行沒有按期兌付,拖延了兩個禮拜甚至兩個月再兌付。請問延期兌付造成的利息損失不是風險嗎?
央行降息后,現在銀行的存貸差更小了,銀行手頭更緊了,所以有些銀行就會很臭不要臉的以匯票存在瑕疵為由盡可能拖延兌付,而現在許多匯票的承兌銀行不是工農中建這些大銀行,而是一些城商行甚至一些農村合作銀行,這些地方性小銀行操作不規范的地方多了去啦。
二、現實世界中,很多時候并不是說A企業開了一張匯票給B企業,B企業直接拿到網上來融資。而是B企業又把這張匯票給C企業背書,說白了就是轉賣給C企業,C企業再給D企業背書,D企業給E企業背書……結果最后是H企業拿這張匯票來互聯網平臺上融資。先不要說這一次又一次背書中是不是會出現操作上的瑕疵,更大的風險在于,假如C企業涉嫌非法經營,或者D企業和E企業之間存在貿易糾紛,那這張票據就會被凍結了!
但是對這些做票據理財的互聯網平臺來說,他們哪里搞得清楚這里面的情況啊?更何況現在許多票據理財平臺為了方便操作,節省成本,做的并不是票據質押貸款,而是票據抵押貸款——這張票據并沒有在平臺手里質押著,而是只要求借款企業上傳匯票的掃描件!
銀行專業工作人員拿著實打實的匯票研究半天都有可能沒察覺出匯票的瑕疵,你就讓人家上傳一張掃描件,那匯票造假門混過關不是更容易了嗎?就算這張匯票是真的,因為沒有質押出去,那企業完全可以一票多用,多次抵押,多次融資,到最后如果出事了,幾個債權人搶一張匯票。
三、有一些采取票據質押貸款的平臺會宣稱和銀行簽過托管協議,把匯票存放在銀行了,但這張能當錢用的匯票是不是真的放在銀行保險箱里了呢?這就很難說了。
因為現在市場上有許多所謂的票據公司就是專門把票據低買高賣來賺錢的,經過反復買賣,反復背書,反復貼現,有時候這種玩法一年收益可能高達20%!假如拿到質押匯票的平臺也這么玩的話,雖然它的潛在收益會大幅提高,但投資者的潛在風險也大幅提高了。就像我上面說的,貼來貼去貼到后來,不知道哪個環節貼出岔子就完了。
四,和P2P平臺一樣,票據平臺本身也存在信用風險。說到底,匯票到底是不是真的,是不是被多次貼現過,是不是被托管在銀行了,我們投資者不可能完全知道,這就很考驗平臺本身的誠信度。如果平臺本身出現資金鏈斷裂的問題,那平臺老板跑路也不是不可能的呀。
五,票據理財產品的投資周期都不長,短的只有一個月,最長也就半年。但許多票據理財產品從發售到開始計息要好幾天時間,從產品到期再到把錢打回你的賬戶,又要3、5天甚至一個禮拜,這一來一去上的時間成本,你也得算進去。
比如一筆30天的名義年化收益7%的票據理財產品,假如一來一去花了5天時間,那你實際的年化收益就只有6%了,這個坑和你買銀行理財產品一樣,絕對不能忽視啊。
最后,還有一種最極端的情況,就是開出匯票的這家企業在匯票還沒到期前就破產了,或者承兌這張匯票的銀行在匯票還沒到期前破產了,那這張匯票就和廢紙一樣了,這難道不是風險嗎?
靠譜票據平臺的挑選訣竅
對于不想冒大風險,但又覺得余額寶收益太低的穩健型投資者還是值得投資的。
第一,和P2P一樣,還是拼爹,盡管我們看不懂票據背后的那些個道道,但互聯網公司的品牌我們是知道的,就算借款人違約了,甚至匯票也是假的,但大公司為了維護自己的品牌形象,為了讓投資者還能相信自己,為了讓自己這門生意還能做下去,就算合同里沒有約定平臺有義務為借款擔保,最后很多大平臺也會主動兜底的。
第二,還是克制貪婪,年化收益在10%以上的票據理財產品一律不要碰!票據理財的正常收益區間就是5%-7%,它給你承諾的回報很高,背后的風險一定很大!
第三,盡量挑選大銀行承兌的票據理財產品,降低兌付銀行本身的信譽風險。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速,銀行破產已經不再是“狼來了”的傳說啦。當然像“宇宙行”肯定不會破產,但許多地方小銀行就很難說了。
第四,一定要搞清楚借款去向和用途,尤其是借款人的行業,像我之前提到過的鋼貿行業,現在全行業都處于危機之中,這種行業一律不要借。
第五,最好選擇票據質押而非票據抵押的票據理財產品。
第六,最好選擇把質押票據和資金全部托管在銀行的平臺。
第七,最好選擇給匯票上保險的平臺,如果這張票據是假票或者存在瑕疵導致無法兌付的話,保險公司會進行賠償。
第八、最好選擇有電子承兌匯票做抵押的理財產品,這就避免了紙質匯票可能造假、存在瑕疵或者遺失的風險。
如果你是穩健型投資者,不妨可以試一試,票據理財適合穩健型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