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工作時都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幾乎每天都很忙,從早到晚都忙不過來,但事情總也做不完、工作進度緩慢.......
如果沒有領(lǐng)導(dǎo)在前面緊盯著,死催著進度,剛坐下就想刷新聞,喝口水,嘮嗑.......工作效率非常低。
工作效率低造成的結(jié)果是——很多事已經(jīng)開了頭沒有完成,這種焦灼以及忙亂而無頭緒的狀態(tài)讓許多人工作壓力很大。
如何從低效的工作中突圍,避免“工作不突出”的尷尬,效率是關(guān)鍵。
今天,我就從自己學(xué)習(xí)、工作這些年來的親身經(jīng)歷,聊一聊如何做好時間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時間管理也就是精力管理,精力就是做事情的能力。想要在緊張的工作中達到全情投入的狀態(tài),與其管理時間,不如管理精力。這才是高效做事的基礎(chǔ)。
吉姆·洛爾和托尼·施瓦茨編著的《精力管理》一書證明:盡管我們不能擠出額外的時間,也不能減輕自己的壓力,但我們可以調(diào)動更有意義的東西——精力!管理精力,而非時間。
我在工作中寫報告這些年,有一個體會比較深刻:
如果我在開始寫之前,我去刷了微博或者朋友圈,或者做什么其他無關(guān)緊要的事情,那么完蛋了,我手上的這個報告一定會拖很多時間。原本一個小時就能夠做好的,我得兩個小時才能搞定。
就算開始寫之前不刷微博或者朋友圈,中途刷微信,看公眾號文章,或者回個信息,瀏覽其他新聞,不知不覺間,半個小時就過去了。
等再回過神來重新開始工作,大腦變得遲鈍,無法有效聚焦在工作上。
這種習(xí)慣破壞力極大。一遇到工作不順利的地方,就掏出手機,從而讓自己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白天無法高效完成工作,只有在下班之后拼命趕進度。上班時的壞毛病,下班后也一樣會“復(fù)發(fā)”,所以工作始終無法高效完成。
這樣在找到工作效率不高的“元兇”之后,我開始嘗試改變。
首先我做了一個工作記錄表格,每天上班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梳理當(dāng)天的工作內(nèi)容,按照重要程度做好排序,記錄每一項工作的完成時間。
同時,找出可以集中處理工作的時間,將手機放置在不受干擾的地方,盡量減少被中斷的工作時間。
接下來,對照時間計劃去逐項完成,雖然在時間預(yù)計方面會有出入,不過因為有了方向,自己會時刻想著盡快完成,就為了在每一項工作完成之后去標(biāo)注√。
一天下來,看到那一個個√,我內(nèi)心的焦慮開始減輕,成就感也在一點點增加。
以前,我讀過一本很經(jīng)典的書,中文版的譯名是《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和忙碌的》。書中提到:
稀缺造成的第二個問題是帶寬降低。
所謂帶寬,是指人的認知能力和執(zhí)行控制力。認知能力主要是我們獲得信息、解決問題和邏輯推理的能力,集中表現(xiàn)為智力水平的高低;執(zhí)行控制力是堅持計劃、集中注意的能力、抑制沖動的能力,集中表現(xiàn)為自我管理水平的強弱。
我的理解是:當(dāng)你把本來就有限的精力消耗在無關(guān)緊要的工作上時,你的精力就開始稀缺了。而這種稀缺又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會進一步降低你思考問題的帶寬,削弱你接下來抑制沖動的能力,讓你越來越控制不住自己。
所以,打破這個惡性循環(huán),就要從源頭開始,在你坐在書桌前的那一刻,就杜絕非必要的娛樂與刷屏,直到重要工作告一段落為止。
一個人在工作學(xué)習(xí)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大腦會突然蹦出一些想法和待辦事項,比如我在查找資料的時候正好看到一份資料特別好,但這時候手上還有事,還不允許我馬上看,那我就會先收藏起來,同時避免后面忘記整理,我就拿一個便貼紙寫下來粘在電腦桌上;
又比如,我正在寫郵件,突然想起來要買一雙運動鞋,那我也趕緊寫在便簽紙上提醒自己閑時去辦,這樣既能避免忘記處理一些事情,又能不打斷手上的工作,整塊的工作時間解決了,效率自然就提升了。
時間管理是一項長久的課程,一種理念,更離不開實踐。堅持踐行上述的方法,同時使用一些小技巧、小工具來幫助自己管理時間,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對時間更有掌控感,會更加愉悅和滿足,自信也隨之不斷增強。
500強公司工作經(jīng)驗,專注分享職場知識、讀書寫作、自媒體創(chuàng)作、實在干貨,
~~~人生之意義: 忠于一個有價值的目標(biāo),并和他人分享,然后從中獲得喜悅;分享知識,快樂人生,感謝您點贊、評論、分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