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的朋友圈成了秀恩愛、曬幸福的場所。從商的過什么節都借機搞搞感恩回饋,當然我們這些俗人也樂顛顛地參與其中,想著沒準還能占點便宜。咬文嚼字的趁著節日的熱乎勁投投應景的稿,沒準還能賺點稿費呢。(我就是商家最愛的上帝,我就是附庸風雅的文人)
這不馬上母親節,提前給母親大人預定了一款時下最流行的氣墊粉,同時也為自己買了一份。覺得媽媽應該和我一樣也該用用好的護膚品。
不出預料,不等明天朋友圈就會被母親節刷屏。我對這種行為不褒不貶,能在母親節想起來愛媽媽還是好的。有人極力抨擊這種行為,說孝順并不是給人看的,平時對父母愛答不理,非得過節才想起爸媽恩情。
圖片發自簡書App
沒有不愛孩子父母,也沒有不感恩父母的孩子。只是日常生活里我們都忘了時時感恩,處處動情。節日不就是將清淡和瑣碎串聯起來的特殊日子,如鬧鐘一樣提醒我們。
每當父親節母親節,除了感恩還有些慚愧。覺得父母對自己付出太多,自己卻能有能力讓他們過上夢想中的日子。記得上大學花了家里一大筆錢,我當初覺得愧疚想要將來還給他們。閨蜜說你單純還錢,不吃不喝不生病需要還幾十年。但是愛你該怎么還?結婚又花了一筆,想著今后給爸媽買好的房子,報答大恩。后來才發現成家后,柴米油鹽處處花費,對于父母心有余力不足。也許報答父母就是一種幼稚的想法。他們何嘗是想要回報,而任何回報在親情面前都顯得蒼白無力。我們只有做最好的自己,善待自己才是他們最終的期盼。
如今自己做了母親才知道媽媽最在意什么。或許有一天兒子為我提前準備一束康乃馨,我會激動地在朋友圈炫耀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