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懵懂中醒來,發覺人生如行走于無間地獄,自己如推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
中年危機?
前段時間跟朋友聊天,談大家的焦慮,他笑:“焦慮啥呀,咱們這叫中年危機!”這位朋友在某游戲業跨國公司做營銷總監,幾個月前該公司把中國分公司整個裁掉,退出了中國市場。
他很煩躁:“下一步怎么辦?換個公司接著做很簡單,可是再過一個7年又被裁掉,這么來幾次就沒得做了。”
我回答:“前面沒有路了,創業吧,自己開出一條路來。”
他笑:“你不知道創業的成功率統計嗎?游戲行業的創業公司十不存一。你們這些創業的都是瘋子!”
是啊,創業的都是瘋子,但是不瘋就得等死了。
上周自由市場派公眾號發了篇文章《真正的麻煩不是房價,而是35歲之后你還能干嘛?》,里面有句話真精彩:“自古寫字樓如青樓,不許樓里見白頭。”
職場打拼總會遇到天花板,也許就在30多歲的某一天,你發現自己到了職場的盡頭。再向上一步要靠天時地利人和,你的精力和能力都不足以支撐你再上一步。
停下來的話,手下的小狼崽子們對你的位子虎視眈眈,等著你露出疲態,咬住你的脖子,一擊致命。
上又上不去,停又停不下,那就只能往下走了。但恐怖的是,活了30多歲,學到的所有技能都是怎么爬山,可沒學過怎么下山啊!
這時候出現了區別,有的人拿起砍刀,向無人的方向走去,想開出一條新路來;有的人留在原地,借著居高臨下的優勢把下方爬上來的年輕人一個個踹下去;有的人認命了:“這是我一生精力和經驗的巔峰時刻,剛好也是我人生的巔峰,后面就是漫長的下坡路了。”
被基因遺棄的中年人
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將生物比做基因的生存機器,也就是基因復制保存自己的容器。
從自然選擇的角度推理,生存下來的基因運用能量的方式必然高效。換句話來說,基因不會浪費能量在無關繁殖的事情上,生存機器獲取的每一絲能量都會用在刀刃上。
對于人類來說,30多歲后完成了生、育下一代的任務,這之后的生命對于基因延續已經無關緊要。
體現在現實中,年輕人很難患上基因疾病(良性及惡性腫瘤),年輕人的免疫系統對絕大多數天然細菌和病毒有強大的戰斗力。
相對的,人到中年后開始受到疾病的困擾,身體機能和免疫力逐步衰退。日語中有一個詞【加齡臭】,直譯為“大叔味”,指的是男人到中年后身上開始發出的難聞體味,這是身體開始腐朽的味道。
真的有“中年危機”嗎?
不考慮生理因素,看上去在30多歲普遍出現的心理焦慮感,是“中年危機”嗎?
不是的,這不是什么中年危機,這是生存危機。
世界的運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只要存在稀缺就存在競爭,而稀缺無處不在,從而競爭無處不在。
未成年時有父母幫自己遮風擋雨,成年踏上社會時外部壓力有工作領導頂著,幾百萬年進化的基因保護著自己的身體,給人一種錯覺:“歲月靜美,現世安好。”
然后到了臨界點,父母開始自顧不暇,工作中見到領導的軟弱絕望,身邊的同齡人被厄運的流彈擊中。你突然看到了殘酷的真相:世界只青睞對它有用的人,無用之人必定要被碾壓。
之所以說這不是中年危機,是因為我的一些年輕到讓人嫉妒的朋友也在承受這種似乎屬于中年人的壓力,他們是看到未來的人,他們的焦慮來自于看到了5年、10年后的自己。
打破這危機只有一條路——獲得財務自由的路,能走完這條路的人百里無一,但沒有別的選擇了。
人到中年,如果沒有財務自由,那么該讀的書只有一種——能幫自己賺錢的書,該做的事只有一件——去瘋狂地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