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凍殺年少。北國的春天是很冷的,立春了,春天來啦,想脫下厚衣服,不行,冷時候還沒完呢,乍暖還寒,要再等等。春天的雪,下的很大,很厚,每隔兩年總就要有一次。春天的記憶,總是冷冽,倒不凍人,只是冷,有些迫不及待,那是在圍爐擁衾的寒夜里,想象著風乎舞雩的日暖心情。春天的雪是應時的好雪,所謂瑞雪兆豐年不過如此。
那燕子快回來了吧,快了,快了,那河水也要解封了吧,裂啦,裂啦,冰面上沒人敢走啦。
三月啦,風雷送暖,桃柳萌芽,雪化了,開了很多花,迎春,海棠,連翹,都慢慢開了。
海棠嫻靜,雖艷卻無俗姿,花蕾紅,瓣小而簇,粉紅色,老時則成紅褐色,海棠自古有只,文人雅士多偏好,風吹薄瓣,楚楚動人。
迎春秀麗,開的也早,不畏寒,乃花中少有,味清香,金黃色,耀人眼目。
連翹可愛,先葉開花,性子硬。樣子十分討喜。喜光,卻也耐陰,喜暖,卻也耐寒,生命力頑強,石縫里也能生存,讓人敬佩。
這個時候,吃點馬齒覓是極好的。馬齒莧生的極可愛,全株十分光滑,趴地鋪散,淡綠,帶點暗紅,葉片扁平,肥厚,十分軟嫩,長得肥的螞蚱側身子看,與馬齒覓極像,所以馬齒覓還有個名字叫螞蚱菜。馬齒覓吃法很多,涼拌、煮粥、炒食皆可。
涼拌馬齒覓要先入沸水焯至變色,碧綠了即可撈出,入冷水冷卻,洗去沸水燙出的粘液,取一只盤子,放入味精、醋、辣椒油、鹽、香油,拌勻就可以吃了,這樣的吃法,我私認為是最好的,無他,取其本味。
汪曾祺曾說他的祖母喜歡吃馬齒覓餡的包子,她祖母吃長齋,摘肥嫩的馬齒覓晾干,過年時作餡包包子,吃時蘸了香油,挺香,有淡淡的酸味。我沒吃過,但想來,味道應該不錯。馬齒莧現在吃的人不多了。
到了谷雨,春天就要結束了,清明斷雪,谷雨斷霜。北國的雨季不在谷雨,而是在立秋,所以這時候沒有延綿不絕的,下起來沒完的雨。
雨下下停停,停停下下,帶著點淡淡的鄉愁滋味。谷雨的雨是讓人動情的,是艷麗和蓬勃的,木浴其中,有昂揚之勢。
谷雨是采香椿,吃香椿的節氣,有“雨前香椿嫩如絲”的說法。香椿芽味道濃烈且特別,和別的菜放在一起炒食,常會搶了風頭,弄得滿盤皆是香椿味。香椿常吃的做法是煎蛋。香椿洗凈,切碎末,放入蛋液,攪拌均勻,加適量鹽,油熱了,倒入蛋液,兩面煎熟,傾入盤里即可。吃時味道濃郁,口感酥脆滑嫩。蛋不可煎老,老則味差矣。
南方谷雨,要喝雨前茶。清明太早,立夏太遲,谷雨前后,其時適中。這時的茶樹,芽葉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香氣沁人。一芽一嫩葉的泡法,被稱為旗槍,一芽兩嫩葉的泡法則為雀舌。明前茶和嫩,雨前茶喝釅,各有其好。
說起春天,我就想起論語,想起曾皙對孔子說: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一生所夢,云爾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