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間聊到了一個話題“如今你過得越來越好了,而你的父母呢?”,問了身邊幾個好友,不出乎意料給我的回答都是“我過的好了,父母自然也差不到哪里去啦”。
對于這樣的回答我欲言又止,但卻想起了自己小時候信誓旦旦的同父母親說過“爸媽!等我以后長大有錢了,帶你去住更大更好的房子。”看到這里,你也許會有發現,咦原來你長大后和小時候潛意識里的觀念都一樣,只要你有錢,父母就可以住大房子!只要你過得好,父母就一定過的好!但事實上是如此嗎?
就從我身邊的朋友說起吧,因為他(她)們都已經是步入社會的人了,簡單點來說,就是已經有自己獨立的收入了。
這么多個朋友要數小A混的最好了,初中沒畢業直接出去,好在他剛好趕上電商時代,做起了淘寶美工,月薪相當可觀。他和我抱怨最多的就是一年回家不到3次,也就過年的時候趕春運,大年30回來,初2老板就直打電話,小A回來開工了!這么講實在不夸張,淘寶方面的事情實在多,一個活動的策劃一般都是在年頭就開始動工。一年回家的時間就那么短短3天時間,小A都在干些什么呢?他是這樣說的,回家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陪好友,嗯父母親卻好像少了很多交流只是只言片語他說:30那晚回到家已經12多了,索性叫家里那班一年沒見的好兄弟一起出來喝喝酒敘敘舊;31,昨晚喝過頭,在兄弟家睡了一整天,傍晚母親打來電話說該回來吃年飯啦,這才匆匆一回,飯桌上似乎隔了太久沒見反而卻沒有什么話題可談,一頓飯就在:這魚好吃,這只雞自己家中養的這么度過。大年初一一大早起來給父母拜年,塞了兩個大大的紅包給父母親,也沒再多說幾句話接著陪父母走訪了親朋好友,但心里卻想著還不如和那群兄弟喝酒來的更實在。初二收拾包裹走人,臨走時母親往他包里塞了大大小小數瓶用玻璃杯裝的不知什么小配菜……
是否有些心寒呢?小A的收入是相當可觀了,錢是塞在紅包給父母了,話卻都是零零碎碎。
可能男孩子都不太善于表達吧,接下來講一個我自己的故事。
我,一個16歲在校留宿中職生。
有一次和宿友在聊天偶然聊到那些可以回家的快樂時光,我像被打了雞血一樣喋喋不休地生動的描述著我的回家后和三兩好友一起半夜不眠的講著各自如今的生活,一起KTV個通宵,再一起去吃個西餐,那叫一個爽啊!我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到如今我一直愧疚不已,“我回家都是為了我的朋友們”!宿友說了一句“那你的父母呢?”像一盤冷水從頭淋到我的腳跟,我開始感到自己的自私,一個月回一次家,首先想到的居然不是生你養你,一直供你生活費的父母!我實在愧對他們,每次回家都是背包放下后,和朋友約好出去玩,母親知道我回來特地做了幾樣我愛吃的菜,而我只是扒了幾口飯……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而陪伴這個詞卻好像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暫且不說你現在能讓父母過上多好的物質生活,可現實是你連一些精神上的陪伴都給不了,陪父母聊聊天啊,教教他們玩玩微信啊這些你都做到了嗎?
當你在西餐廳吃著牛排的時候,你透過玻璃窗戶看到外邊匆匆路過的行人,有沒有一瞬間想起你的父母?哦!他們還沒吃過一頓牛排;當你拿著你父親給你當生活費的錢去KTV里瀟灑唱著《父親》的時候,你是否會想起哦!原來他們沒有一次來過KTV!
就算將來某一天你做到了給父母住最好的房子,開最好的車,記住你還沒有完全做到孝道!精神上的報答遠遠勝過于物質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