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此文獻給自己,獻給曾經奮斗在共青團事業的兄弟姐妹】
今天是五四過后的第一天。
鋪天蓋地的五四宣傳熱潮已過,
我卻仍有表達五四情愫的愿望。
今年是我離開共青團崗位的第一年。
去年的五四是我最后一次代表團干部給團員青年張羅五四活動。
今年的今天,我只是代表個人想說點什么。
大學至今,在團崗十七年,聽過太多有關青春的贊歌,聽過太多對于青年的勉勵,我的激情似乎一直在燃燒。
跟許多團干一樣,我身上有團干基因。
我積極向上,我青春飛揚
我仰望星空,我腳踏實地
我日思夜想,想法越來越多
我步履匆匆,講話越來越快
最開始,我不喜歡那些“套話”和“帽子”
再后來,發現那是為了保持方向一致,用多了,也就信手捏來。
最開始,面對大眾講話是我最大的恐懼
到后來,練習多了,我也能在臺上談笑自如。
最開始,我只是一個死讀書的“老實人”
遠離塵囂,不懂人情世故
不關心社會,不關注時政
我享受安靜閱讀帶來的樂趣
我有改變世界的心,卻沒有改變世界的力
到后來,經過太多的社會鍛煉
我也有了社會視角,也開始寫新聞
成了一名對世界略懂的“社會人”。
也明白我們不能一開始就想改變世界
我們只能改變自己,繼而影響身邊人
影響更多的人,然后才有可能對世界帶來一些文明與進步
這是共青團事業帶給我的變化。
我對共青團事業愛得深沉。
也曾經歷許多復雜心情,有過彷徨、迷惑、懷疑和痛苦。
但在離開時,雖有不舍,卻也平靜。
這不奇怪。
共青團事業代代更新。
當自己感覺需要補充新的能量,想要站在另一個山頭看世界時,那便是需要離開之時。
在新崗位快一年了,從窗外看共青團風景
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在最美的年華,與共青團事業相遇
那是可以滋養一輩子的精神養分。
最喜歡那句話,“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是自我陶醉也好,是集體洗腦也好。
曾經的“戰友”情,如今的兄弟姐妹一家親
都是真實的存在。
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當再次唱起“我們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擁抱時代。我們是初升的太陽,用生命點燃未來。五四的火炬……”總是那么激揚,那么幸福。
要說有什么遺憾
那就是沒有安安靜靜地讀幾本書
沒有寫過多少走心的文字
似乎總是在趕路,似乎總在為了完成任務而著急。
就算是高雅藝術進校園
作為組織者,我們也沒法全情投入去欣賞藝術
而總是在擔心音響設備會不會出問題,現場秩序會怎樣,照片怎么拍,新聞稿怎么寫……
有時候覺得很搞笑
我們組織詩歌朗誦比賽,自己從不朗誦
我們組織創新創業比賽,自己從不創業
我們組織籃球賽,自己從不打球
我們談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自己卻離工匠太遠
……
我們是組織者,是聯絡員,是搭臺的……
我們要兼顧,要協調,要溝通……
所以
我們嘗不到專心一物、專注一事的樂趣
我們嘗不到靜心閱讀、深度思考的樂趣
風風火火許多年
我們走得太快
腦子轉得太勤
于是,心靈就被落下了。
往后的日子,希望我們能慢點走。
偶爾坐下來
聽一聽花開花落的聲音
看一看云卷云舒的樣子
感受一下水流指間的溫度
做得了燦爛的煙火,
也做得了安靜的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