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廢掉一個人,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給他提供Wifi。想廢掉一個人,第二簡單的方法就是斷了他的Wifi——題記(by 凡夫俗子市井之徒)
我是在公交車上,被勾起了這個思考。
現在的公交車上,有一塊LED屏,還有兩臺TV。車上的乘客基本分為三類,一類盯著LED,看著下一站到哪里,免得坐過了站;一類盯著TV,看著各種節目;還有一類盯著手機、pad,或者微信QQ,或者追劇,或者看小說。
突然間真切地感受到:我們時時刻刻都在被信息包圍著。
想想一天多少時間是對著各種屏幕,多少時間都被各種廣告、推送、短信、郵件占據。
九十年代網絡的廣告詞是“讓你在信息的海洋里翱翔”,現在看來,倒是可以改成“要你在信息的大浪里溺亡”了。
信息革命的好處誰都清楚。
我們能第一時間知道世界上哪里又要打仗,可以考慮買點軍工的股票;能第一時間知道自己專業領域內老外發的最新文獻,好把它用到自己課題的申請書里去;也能第一時間知道哪里準備修地鐵了,在附近買房必然穩賺不虧。
信息革命的好處是如此顯而易見,以至于我們都不去考慮它帶來的問題。
那就是信息過載。
文件多了硬盤裝不下,運行的程序多了內存不夠大,同樣信息過載,大腦也會當(dang)機。
就像心理學試驗所證實,當面對同一類商品,有三五個品牌可以選擇時,消費者的購買率較高,但如果面對的是幾十種選擇,反而會導致購買率下降。因為選擇實在是一件非常耗費精力的事。
太多并沒有等于太好,反倒是成了我們的阻礙。
債多不愁:當工作任務量太大,我們感覺無所適從時,很少有人能夠打起雞血去啃硬骨頭,反而是啥也不想干。、
書多不讀:買了很多書,收藏了很多帖子,但真正花時間去讀去看去鉆研的,不如看綜藝的時間多。
作為一個有信息立刻回、有電話馬上接的人,我也挺羨慕那些手機上有無數未讀信息提醒的人。
他們要么是懶,要么就是真的看破了問題,明白什么才是重點。
抓大放小、80/20原則這些話你好意思說沒聽過上百遍,但如何真正實現?
想抓住重點,提高效率,減少浪費,有效行動,活得明白?請往下看。
搜索引擎的出現讓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但隨著存儲的單位從MB到G再到TG,搜索的結果越來越離譜。
但如果你學過一些搜索引擎的命令(比如inurl,site,intitle,filetype),就能極大地過濾掉很多不相關的搜索結果。
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找到需要的信息,把腦袋用來真正思考重要的事,而不是用來死記硬背一些內容,才是使用大腦的正確方式。
所以,對我們自己積累的信息,也要建立起一套便于搜索和查找的機制。
有三款軟件,在我使用的每臺電腦上都會有他們的一席之地。
everything,極速搜索軟件,只支持對文件名的搜索,所以我會對自己電腦里的文件非常認真(近乎變態地)命名,像“2017年9月21日XX科一周工作總結(XX修改)”。看似麻煩了些,等你真正急著想找一個文件,瞬間就找到時解決了單位的燃眉之急贏得老板贊許的眼光,你會回來點贊的。
FreeCommander,代替windows資源管理器,支持雙界面(相當于同時打開兩個資源管理器),設置路徑快捷方式(相當于win7的“庫”),把最近工作所用的文件夾設成路徑標簽,只用點一下子就能打開“E盤-工作-2017-項目管理-市衛計委項目-通知-指南”這個折疊了N多層的文件夾。
Evernote,看到什么好帖子,想到什么好idea,瞬間存入這個筆記軟件,再利用空閑的時間精讀、整理、處理,打上相關標簽,等想要找到一個信息時,就不用再去網上耗費寶貴的時間。
對于工作的過濾也是一樣。
有本書叫做《Getting Things Done》,我讀了幾遍,非常贊(建議你別再浪費時間讀了)。
因為核心就是兩句話:1.把一件工作無窮分解到不能再分解;2.在適當的(時間、場景)做適當的事。
比如組織項目申報,要做的事千頭萬緒:下載通知、理解通知、標注重點、向領導匯報、發布通知、收回申報項目、組織形式審查、舉行答辯評審、蓋章報送……每個工作都跑不脫,光想想就不知道從何處著手。
那就不斷分解它吧。比如組織形式審查,就可分為:做形式審查表、組織人審查。
做形式審查表又可以分為:上網查形式審查表樣例、結合此次申報要求修改。
到這不能再分解了,OK,那就去網上找找形式審查表樣例吧。
大事我可能做不好,查個東西總是還有把握的。螞蟻吞大象,一個項目就可以被你的一個個具體行動啃掉。
就如馬克吐溫所言
The secret of getting ahead is getting started. The secret of getting started is breaking your complex overwhelming tasks into small, manageable tasks, and then starting on the first one.
分解完之后還要過濾一下,從細分出的行動中找到現在可以做的。比如現在手上有網絡有電腦,那就查資料吧。沒網絡沒電腦領導也不在,那就先發通知吧。
當真正過濾掉此時此刻“多余”的那些想法,我們就能清醒地去著手真正地接收信息,去展開行動,而不是在信息的汪洋中掙扎。
回想小學中學,那時候還是蠻幸福,腦子里沒有那么多事,也沒有那么發達的信息網絡,所以我們能專心去做一道幾何題,去背一首大宋詞。
現在我們更需要的,就是構建起自己的過濾器。排除無關的干擾,專注此時、此刻、此地、此事,丟掉思緒萬千,心平氣和地做好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