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茫茫一片,世界真干凈,乍一看,這不是紅樓夢的一句話嗎?不過我擅自做主,換了幾個字。
本就喜歡紅樓夢,所以用了這句做題目,但是這句話在紅樓夢中的意境,多少有些凄涼,而我所表達則是另外一番意境。
首先得感謝2018年的這第一場雪,給世界披上了雪白雪白的新裝,來迎接這新的一年。
新的一年,新的開始,新的篇章,外加這一場雪,讓世界白茫茫一片,真干凈!
干凈一詞,外指沒有塵土、雜質,清爽干凈;由內也可以表達一個人純真,干凈;或者用來形容一段文字簡潔,文筆干凈。
去年的年尾,由于天氣寒冷、干燥,我患上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場感冒,將近一個月時間也未能痊愈。好幾天的時間,接近失語的狀態,說不出話。
一開始我很著急,內心很焦慮,越是著急,越是上火,病情反倒更嚴重了,發現這點后,我自己試著調整心態,索性,請了長假,回家修養。
我家在農村,相比城市來說,氣候好很多,雖然干燥,但是空氣很清新,外加老媽悉心照料,很快病就好了。
不上班閑呆的這短時間,我想了很多,想起過曾經,也期許著未來,對生活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我最早出來打工,也做過北漂,迄今為止,北漂的兩年,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我們一個同事。
她是一個湖北姑娘,高高瘦瘦的,古銅色皮膚,一口整齊潔白的牙齒,特別喜歡笑,很開朗,由于我比較內向,所以對性格開朗愛笑的她,很是羨慕,很有好感。她是剛學校畢業就出來打工了。
上了一個多月班,領到第一個月工資后,她跑來問我:咱倆去云南玩兒好不好,去的話我們后天就出發?
其實我特別想去,可是我猶豫不定,想象出很多有的、沒的困難,就在我還在糾結的時候,她跟老板請了假,一個人背著書包就出發了。
一周后,她一臉陽光燦爛的出現在我的面前,戴著大大的遮陽帽,身著一襲七彩斑斕的彩色長裙,耳朵上掛著我最愛的名族風耳飾……
我感覺,她的這身行頭,讓十月的北京都明亮活潑了。心里卻只能暗暗責怪自己的猶豫不定。
后來的相處,也應證了她身上這個最吸引我的優點:行動力
還記得,當時她報了電腦培訓班,上課的第一天,她就興奮的跑回來跟我說:"我們那個老師好帥啊,一臉陽光明媚,是我喜歡的類型。"
接下來的幾天,我發現她有了小小的變化,買了各種口紅,眼影、睫毛膏,開始捯飭自己。
不到十天,她領來一個跟她一樣陽光燦爛的男孩子,向我們宣布:"這是我的男朋友"。
沒錯,就是那個她幾天前還念叨的培訓老師。
后來她告訴我,是她主動追的老師,她說:"我覺得只要是我想要的,我喜歡的,我就應該積極主動,然后去用行動去獲得,讓他屬于我"。
和她相處久了,我也在慢慢被她感染,學著欣賞別人的閃光點,嘗試著改變,朝著喜歡的方向,自身的一些惡習也被驅趕。
不再像從前遇事猶豫不定,答應別人的,都盡量做到,想做的事情也會付出行動,去實現它,雖然路上有挫折,但是我相信只要在行動的路上,終有一天會到達自己想去的終點,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模樣。
我最近換了新的工作,一開始,我很糾結,因為之前的工作,收入在這個三線小城來說,相對是比較不錯的,而且上班時間短,可供自由支配時間較多。
可是我知道,繼續下去,我能學到的東西有限,發現潛力有限,再往下走,都是下坡路了。
生活就像一條長河,我在享受順流而下的舒適時,也許就找不到逆流而上的方向了。
我怕自己迷失方向,可是我又缺乏離開所處舒適區的勇氣。
直到我看到一個小故事,堅定了我離開的想法。
發生在一個女總裁身上的故事。
一天,她正在廚房里做飯,忽然聽見從客廳里傳來4歲的兒子非常恐慌的聲音:“媽媽!媽媽快來呀!”
她一聽,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趕快跑到了客廳。這才發現原來兒子的手卡在一個花瓶中出不來了,因此痛得哇哇直叫。她想幫兒子將手從花瓶中拉出來,可試來試去就是不行。看著兒子臉上掛滿了淚水,她急壞了,于是找來一個錘子,小心翼翼地花瓶敲破了。
費了很大的勁,兒子的手終于出來了。這時她看到兒子的小手緊緊攥成了一個拳頭,怎么也不松開。
她嚇壞了,想難道是孩子的手在花瓶里卡得太久變了形?
等她將兒子的拳頭小心地掰開了,這才徹底松了口氣:孩子的手沒事,他的小手心里緊緊攥著的,是一枚5分錢硬幣。 這讓她哭笑不得,因為剛剛被她敲碎的,是一個價值3萬元的古董花瓶。
原來,淘氣的兒子不小心將幾枚硬幣扔進了花瓶,他想把硬幣取出來,可由于緊緊攥住硬幣的拳頭大過了瓶口,于是就怎么也出不來了。
她不由問兒子:“你怎么不把松開手,放下硬幣呢?那樣的你的手就可以出來了,媽媽也就不必打爛這個花瓶啊!”兒子的回答卻是: 媽媽,花瓶那么深,我怕一放手,它就跑掉了啊!”
為一枚5分錢的硬幣,砸爛了一個價值3萬元錢的花瓶,這個故事聽上去未必太可笑了。
雖然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4歲孩子身上,但是仔細想想,我們有時又何嘗不是呢。
當然,我們手中緊抓的“硬幣”,并不是5分錢,而是其他很多在我們看來十分重要的東西,如:成就、權力、利益、面子、學識……
緊抓不放的原因大致有兩個:第一,已經擁有了,就認為是自己的東西,就要死死抓住。
第二,生怕松開手,這些東西就再也沒有了,所以恐懼。
舍得就在一念之間,舍就是放下,放下也許才能夠得到。
就像一杯水,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杯子,里邊盛的是過往的成就,榮耀,知識等。
我們不斷的往這杯子中倒水,直到水滿溢出,盛滿水的水杯,再也容不下多余的水。
時間長了,這個杯子里的水,也會變成死水,只有將水倒出,才能盛下更多的水,吸收更多新鮮事物,學習到更多知識,汲取更多養分。
像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人也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不一樣的思想觀念。
處在金錢社會,錢的地位 勿庸置疑。對于金錢每個人也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在我爸媽的眼里,錢賺到手里,存在卡里,才是自己的,而之前的我覺得,錢只有花掉,花在我喜歡的地方,才是屬于我的。
花錢,的確是一件讓人身心愉悅的事情。可是,你必須要有能力承受不會打理金錢,無節制的消費帶來的后果。
就拿這次生病來說,小小一個感冒,我花了小一千塊錢,可是如果我是月光族,沒有任何儲蓄,那么,萬一生活中遇到類似突發事件,我拿什么來應對呢。
難道要伸手管父母要嗎,肯定不行,最起碼我的自尊也不允許。作為成年人,每個人都該具備獨立生存的能力。獨立,首先要思想獨立;能力獨立;經濟獨立。
雖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是錢能給人帶來世界上最最寶貴的東西——不求人。
所以我開始慢慢理解父母的金錢觀,不過并不是全盤接
一生中的收入主要有兩大來源,工作收入和理財收入。
但是我發現,父母的觀念里,財富積累只有第一種,可是,現在經濟發展迅速,很多行業都面臨著淘汰。
一旦失業,幾乎等同于切斷了所有的經濟來源,排山倒海的壓力撲面而來。
尤其是步入中年之后,不僅要養育孩子,還要照顧父母,萬一再遇上一些突發事件那么無疑會讓生活步入窘境。
《富爸爸窮爸爸》,里面有一個觀點,作者說,窮爸爸是為錢工作,而富爸爸讓錢為自己工作。
其實,這里面是一種眼光問題。你過分在乎錢,就很容易被錢綁住手腳,禁錮住頭腦。
窮爸爸的思維里,賺錢方式就是勞動,工作收入。從來沒有想過,讓賺到的錢幫助我們,為我們獲取更多財富,為我們工作。
最近學習了一點點理財知識,認識到,財富的積累離不開理財,首先要有理財的觀念。
當然每個人的經濟狀況不同,對于理財的方式也應該有一定區別。
對于有一定原始財富積累的你,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財務狀況,并且了解有多少錢可以用來理財,只需完成如下四個步驟即可:
第一步,列出所有支出,并分為“必須支出”和“可選支出”兩類;
第二步,計算出“自由現金流(收入-支出)”。如自由現金流為負,則通過“開源”、“節流”兩個方面把自由現金流調整為正;
第三步,計算“應急資金”,即6個月的“必須支出”;
第四步,應急資金存夠后,將剩余的錢用于投資理財。
還有另外一種,"月光族"
首先,要通過勞動、工作收入來獲得投資的原始資金。
兩個方式:一是開源,就是通過自我提升,獲取更多收入;二是節流,控制消費,強制儲蓄。一開始可能比較難,我們可以先少量存儲。比如工資3500,第一個月工資發了,取出來500,存在另外一個卡里,當然這500,是絕對不能動的,隨后可以適當增加儲蓄。
然后慢慢累計,到達一定數額后,嘗試著做一些投資。
當你從理財中獲取收益后,你就有了繼續存儲的動力,那時,你的原始資金越來越多,獲取的收益肯定也會越來越可觀。當然財富積累的路上你也一定會收獲很多比如快樂、滿足感、新知識。
當然理財方式有很多中,無論我們選擇哪一種,必須要了解的一點就是,你投資的資金是通過什么方式獲取收益的。搞清楚這個原理后,那么衡量你自己的經濟狀況進一步做出決定。
我在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如果有什么需要也可以咨詢我哦,歡迎打擾。
我想表達的觀點,不是鼓勵大家過度追求財富,整個人油膩膩地掉進“錢眼”里,而是希望你不要只是因為錢,走投無路,窘迫至極,也不要因為錢放棄夢想,迷失自我。
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讀書、旅行、看電影……
2018嶄新的開始,世界在變,我們也在變,
愿你付出甘之如飴,愿你所得歸于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