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來了 ?就聽我講個故事好不好。
“可以幫我買本雜志嗎”故事從這里開始。
我是學校為數不多的走讀生,封閉到可怕的學校,一個我又愛又恨的地方(這個問題以后說)。喜歡足球的他周周惦記著他的寶貝雜志,于是買著買著就順便牽出了一段感情,一個我的初戀,他的…又一戀。小紙條,沒有手機的我們天天靠此聯絡,偷偷牽一下手,偷偷對視幾秒,哪怕是在教室里,也從不敢光明正大,可能因為同學的一個曖昧眼神或調侃的幾句話就會落到回家反省的地步。在他看來,我可能是學霸了,雖然我自己并不這么認為,最終在我的一再幫助和激勵下,他還是不出意料的去了大專,而我上了一個與他同城的不是很出名大學的一本。沒有了緊張的學習,沒有了高考的壓力,我幾乎除了睡覺的時間,腦子里都是他,他,還有他。這或許是每一個女孩子初戀的狀態了吧,我只能這樣安慰自己。可是他,這里有必要提一句,一米八五的個子,顏值還算高,陽光大男孩,空乘專業,說到這里,可能有些眉目了,他入了廣播臺,足球隊,辯論隊,體育部,還是院晚會的指定主持人,會唱歌,會跳舞,太多光環一瞬間加在他身上,從來沒有這么忙卻無比滿足過,那時候的他是這么想的。然后,一切開始慢慢變了。
周一,
“親愛噠,你周末來找我嗎,給你買的衣服還有圍巾都洗好晾干整理好了,我們一個月沒見了已經”
“嗯,這周末沒有活動,我去找你”
然后,接下來的好幾天我都沉浸在要見到他的喜悅中。
周四晚,
“老公,我普通話大賽結果不太好…”
“既然你打電話來了我正好跟你說件事,這周末同學過生日我不過去了”
“……”
“喂你聽見了沒”
我掛斷了電話。
本來心情不好的我瞬間冷到心底。
好像…只有我一個人在乎著這段感情,也許是我太敏感太矯情,也許看到這的你正這么想。那跟你說個秘密吧,我的父親在我高二那年癌癥去世了,天天把我捧在手心里的人,前后不到半年,痛苦的走了,我眼睜睜看著心電圖“滴…”變成一條直線,我以為我這輩子只會活在恨和痛苦當中,直到我遇見了他,才給了不完整的心一個踏實的依靠。我已經謀劃好了未來,甚至將來寶寶的名字都打了草稿。最重要的,這樣讓人寒心的事已經不止一次了。吵架吵架吵架。往后一周大概都是這樣…或許更久吧。大概異地戀,或者異校,最重要的就是理解與信任,畢竟,眼睛在那時候是派用不上場的。
他嫌我無理取鬧,說明明是在跟我商量…可是,“你確定不是通知嗎”,然而他卻吝嗇的連一兩句服軟的話也不肯給我。聽我說,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不要找一個從不給你解釋只知道說對不起的人,也不要找一個從來不會服軟不懂認錯的人。這兩種,都好累。
我承認,也許是我奢求的太多,是我加在你身上的感情太多,比普通的戀人多給了一份沉甸甸的依賴,是我忘了,你我才剛剛成年呀。可是,畢竟經歷更多,成熟更多,不在乎的更多,在乎的,也就拼命在乎了。
平安夜,我沒告訴你,偷偷跑去想給在晚會主持的你一個驚喜,那時候,我們的感情已經在懸崖邊徘徊一個月了,然后,從彩排到晚會結束,我凍的僵硬了四個小時,而你,只說了一句“你怎么來了”,后來你說,當時感覺驚訝,甚至是驚恐,唯獨那么湊巧的避開了驚喜這個詞語。那天晚上,晚會結束后,你平靜的一臉嚴肅的跟我說“我們分手吧” 用時下最流行的詞來說,我就是一臉蒙逼,然后眼淚啪嗒啪嗒掉并伴著搖頭的動作,我哭的很兇,而你,只是平靜甚至冷漠的看著我,就是那樣靜靜的看著我,徒留冰冷。
短暫的一年的初戀,就在那晚戛然而止了,可能有預兆的,只是我一直在躲避著欺騙自己而已吧。我曾以為,全心全意毫無保留的愛就可以允許我的偶爾任性的小脾氣,我曾以為你的我愛你就是一輩子,我曾以為,在愛情里認定了的人就一定是我的未來,原來,“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愛情,不是依賴,而是各自獨立并努力走向兩個人的未來。不強求的愛情,應該容得下自由。有你在,我會過的更幸福,你不在,我依舊快樂美滿。
也許我還小,我依舊幼稚單純。
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