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些喜歡上看書了。今天讀了杜拉斯的《情人》,吉登斯的《親密關系的變革》和胡適的《四十自述》,都有收獲。自畢業入職場、社會以來,加深了生活的認識和理解,可也沒能想個通透。
如今讀書,像是拿到一把鑰匙,又像是取得一盞明燈,可以逐步解開生活的謎團,也讓我的內心覺得安穩些。
我的學識底子并不好,自小看書太少。我還是個學生時,總認為自己有思想,能夠去感受和明白周圍的人和事,不必多此一舉去看書,書枯燥極。
如今碰見種種問題,我容易失掉判斷力和對自己的信心。故而想借書本尋求一種更加“科學”和“正確”的方式去修正自己過去對人生的認識。
回想過去的時光,頗感碌碌。我雖不曾停歇過,但也沒能在過去留下終身影響或值得驕傲的事。掐指一算,人生的第二十五個年頭,是該好好去組建自身的價值了。
比方說,永遠不要停止努力去做一個更好的人,永遠不要放棄去積累自己對世界的認識,保持學習,保持思考,保持輸出。物質的改善或早或晚,精神的貧瘠卻無法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人活著,只有活得獨立,才能活出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