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了凡,本名袁黃,明朝人士,江蘇吳江人。
一次上山砍柴途中,他結識了孔先生。孔先生精通命數,為他推算了命里注定的數。袁了凡每次考試的名次與孔先生算得一模一樣,官職的升遷也一模一樣,從未半點差錯。因此,袁了凡認為自己的一生榮辱福貴皆有天定,無法改變。
為此,他開始自暴自棄,不讀書也不撰文,整日消散低沉。
一日,袁了凡去棲霞山中拜訪云谷禪師,在禪師的點撥下,他明白了命數是可以改變的。他不愿意像凡夫一樣,庸庸碌碌一生,遂改號“學海”為“了凡”。從此,自省改過,積德行善。遇人毀謗,亦能淡然處之,心平氣和。
第二年,袁了凡就考中了舉人。從此,孔先生的算數開始不靈驗了。袁了凡也開始步步升遷,官至尚寶司卿。袁了凡寫了四篇家訓短文,以告誡子孫,這就是后來的傳世之作《了凡四訓》。
《了凡四訓》分為四個部分,依次是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
立命之學告訴人們,自己是命運的主宰,這個觀點很像一部國產動漫《哪吒》里的一句臺詞,我命由我不由天!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能自我設限,要相信自己,敢于追求。向內求仁義道德,向外求功名福貴。求仁義,求功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不斷積累,厚積薄發!
改過之法告訴人們,該如何改正錯誤,不斷完善自己。改過之法沒有單純的說教,而是給出具體的建議。“但改過者,第一要發恥心”,這是改過最重要的秘訣。第二要發畏心,對過錯心存敬畏,相信一息尚存,猶可悔改。千年幽谷,一燈才照,則千年之暗俱除。第三要發勇心,面對過錯,不要遲疑退縮。關于過錯,了凡先生指出:小者如芒刺在肉,速與訣剔;大者如毒蛇嚙指,速與斬除,無絲毫凝滯。
了凡先生認為只要有羞恥心、敬畏心和勇猛心,所有的錯誤都可以改正。擁有三心,一切過錯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
積善之方告訴人們要積極行善,這對今天的社會來說尤為重要。了凡先生列舉了很多行善得福報的例子,并指出一味做好事不求回報未必是正確的。
君子行事,在于移風易俗,通過行善得福可以鼓勵更多的人去做好事,這有益于推動社會進步。
謙德之效告訴人們“低調”、“謙虛”是人生成功的關鍵。在《易經》中,只有“謙”卦是六爻全吉的。“滿招損,謙受益”,這句話很多人知道,但實際上做到謙虛挺難的。謙虛不是當別人夸你時,你說“不,不,不,我做的不夠好”,而是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自己做的不夠好,日日精進,不斷學習。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求知若渴,虛懷若谷),謙虛是知道自己的不足,時刻不忘學習和加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ND-
原文微信公眾號:雙魚非魚? ??了凡四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