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isn't about waiting for the storm to pass.?
It's about learning to dance in the rain.
舒適地等待暴風雨過去,還是選擇學會在雨中起舞,這跟我們的人生選擇太像了。
到了年末,不禁思考起自己過往一年做了什么、得到什么、失去什么,是選擇在舒適區還是逃離這個區域不斷迎難而上,細想一下,我覺得可以給自己一個滿意的成績。
一個更合適的選擇
這一年,我開始嘗試很多東西,選擇更難的一條路,雖然看上去好像沒太用力而且依舊神清氣爽保持微笑,但這微笑里是流露出一種咬著牙的堅持,可能只有自己能體會到。
例如這一年我選擇離開任職4年多的公司,離開一手創建的團隊,看似是個瀟灑的決定,但實際在心里權衡了半年之久。到了適育年齡,我是否應該離開這個相對穩定的巢穴?團隊已經上了軌道在自己的帶領下一定會越來越好,我是否應該舍棄這些大好的業績趨勢?等等,這些聲音在內心排演了好幾遍,我是否應該離開?
結果我還是尊于內心,有時候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一定是好事,因為另一選擇是充滿未知和風險。我跟自己說,如果想要更強的競爭力和更大的平臺,是必須離開的,何必看著眼前的過去,那些是束縛我們成長的桎梏。當然我必須接受“轉工窮一年”的事實。
開始刻意練習
再例如,這一年我開始練筆寫文章。在大學很流行博客的時期,我也開通了博客寫些生活日常,但那僅是出于追趕潮流、記錄生活、順便臭美發自拍照的目的。但這一年開始寫,我是帶著“刻意練習”寫作技能的目的來做,不是特別單純。
我不會為寫而寫,而是當我對生活有感悟、對事物有感知的時候,可以把這些想法或頓悟通過文字表達出來,而不只是停留在腦海閃動。
你會發現,能清晰有層次地用文字表達是需要頗多的學習和訓練,我們所有的輸出,無論是口頭交流或是文字,最終的目的和價值都是交流和傳遞,不是自說自話。所以當我們表達的時候,是要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想他們是如何接受信息、怎么接收會比較好、他們能否全盤理解我們所表達的東西。
所以刻意練習寫作技巧,是能訓練我們的思維邏輯和表達,能無障礙地傳達信息給對方,這是需要訓練的本領。
更多的嘗試
為了走出舒適區,我還嘗試了直播分享書籍、錄制15分鐘的個人總結視頻、要求自己在讀完一本有意思的書后做讀書筆記、每周上兩堂tutorabc的口語課、晚上時間少刷微博多讀書、利用洗碗時間洗澡時間聽書……
這些乍看上去可能有點殘忍,我一開始也是這么想,要擺脫家中沙發的誘惑、手機的召喚、電視劇的吸引力……是很難的。但當你一開始慢慢習慣更自律更充實的生活后,真是非常樂在其中。沒有說不能娛樂,我會煲電視劇、周圍亂逛買東西、時不時旅行,但學習的時間肯定要遠大于休閑的時間。
在雨中
我很喜歡查理·芒格說過的一段話:我不斷地看到有些人在生活中越過越好。他們不是最聰明的,甚至不是最勤奮的,但他們是學習機器。他們每天夜里睡覺時都比那天早晨聰明一點點。孩子們,這種習慣對你們很有幫助,特別是在你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的時候。
雖然我還不會“跳舞”,但已經勇于走入雨中,此時此刻我不是那個等待暴風雨過境的人。我們早就“上了路”,于是,“走下去”是唯一的選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