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簡書微信群和朋友圈都屢次看到這本書,去年讀過并寫下了讀后感,現重溫。
那些孤魂野鬼,它們所渴望的,不過是轉世為人,再得一具皮囊。溫暖的、逸樂的、疼痛的、脆弱的、可恥的皮囊。
很久沒有這么認真地讀一本書,甚至這本書一開始并不是很吸引我,是從講述張美麗的故事開始,它是一個故事卻那么地引人入勝,但也是事實。
母親的房子,表達的不僅僅是一位堅強且執著的母親,更是倔強地愛著父親的母親。房子的建立、修繕,不僅僅是尊嚴、面子、承諾,更是愛情之一。
張美麗——她是一個遺憾的悲劇,因為所謂的不合時宜,不符合所謂的倫理和道德,因而被小鎮拋棄,甚至被家族、被自己的母親詛咒,著實難以想象當時的社會風氣和觀念是多么地冷酷無情,而張美麗小姐姐又是一位多么堅強、自信、執著卻香消玉殞的女性。之余現代社會,這種無知的偏見大概或多或少依舊存在吧。
漁民阿小和香港阿小——不同的家庭背景塑造了不同的性格,富有的人或許內心是難么孤獨,因此只能利用別人沒有的物質去索取暫時的玩伴,甚至經歷一番風景,讀過一段人生,才能理解何為滄海桑田,才能找到內心真正渴望并且極度匱乏的東西,至于那是什么,只有阿小自己知道。
“天才”文展——他真的是天才嗎?或許曾經在思想上他是,但是想太長遠的事,而目前又無法遙望的時候,很多事情想多了會壓得自己難受。做好一點點的事情,然后期待,這么一點點事,或許哪天能積累成一個不錯的景觀,起碼是自己喜歡的景觀。
關于聚會,我現在還很難明白其中含義。多年以后,每個人都已經過上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生活讓許多人在這個時空里沒法相處在共同的狀態中,除非等彼此都老了,年邁再抹去其他,構成我們每個人最重要的標志,或許那時候的聚會才能成真。至少對于文展,我們沒有辦法完成那個侃侃而談的聚會。
還有,無法算計有多少既失去家鄉又永遠沒有辦法抵達遠方的人,漂泊在遠方在忙碌在加班在焦慮在休息在奔波的你,不知道是否是這種狀態呢?
厚樸,hope——一位放縱著青春但其實最無法承受現實生活的朋友,其實自己都搞不清哪種才是自己應該堅持的活法,哪個才是真實。生存現實和自我期待差距太大,容易讓人會開發出不同的想象來安放自己,很多人腦子里都偷偷藏著很多個世界。hope讓作者認清自己:表面上我大大咧咧、粗心大意,事實上我講每句話的時候,總擔心會冒犯他人。我總在拼命感知,人們希望聽到什么?如何表達到位?說不出的恐懼,恐懼自己成為別人不喜歡的人。為什么這么需要讓別人喜歡?或許是求生本能。——的確,我們每一個人生活中這樣的人太多,很慶幸我還沒有成為那樣的自己。
張靜宜——一個得體大方的女孩,應該要下定多大的決心才會讓作者放棄她。父親的諄諄教誨依舊在腦海:不要看一個人的出身,要看一個人的可能性,這是一個家族不斷發展壯大的關鍵,也是一個女人最重要的能力。我們從這段大學生涯,大學朋友厚樸身上能體會到的是:或許能真實抵達這個世界的,能確切地抵達夢想的,不是不顧一切投入想象的狂熱,而是務實、謙卑的,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隱忍。最離奇的理想所需要的建筑素材就是一個個庸常而枯燥的努力。——勤勉自己。
故事還很長,是一段三十年的人生,是這些年碰到的人和事,要知道,把他們記錄下來是一件多么有意義的事啊。
其實我還挺討厭自己總是從一本普通的書中理解到正能量“雞湯”的味道,有時悲傷也不可或缺。
最近在看一本無聊又有趣的書——《生命中最美好的事——都是免費的》,作者是(加拿大)尼爾.帕斯理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