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過一天就是如何過一生。我佩服說出這句話的人,他將人生如此形象帶入的一天的時光里。今年可能是我考慮關于時間問題最多的一年——從加入目標管理課程開始到后來喜馬拉雅上葉老師的時間管理100講再到線下課,一直在思考一直在精進和學習。 雖然有時候會感嘆生命已過了將近一半,有點唏噓之前的浪費。但是畢竟還能重新認識和學習,也算是抓住了后青春期的尾巴吧。
時間,有時候是個很讓人感覺無奈卻也能帶給人快樂的資源。當我看著路邊的老人時,會和老張說,有一天我也會變成這樣的;而當自己獲得某項成績時,也因了在逝去的那段時光的沉淀和積累。 李笑來說要和時間成為朋友。是的,既然無論如何留不住,那只有心平氣和地握住當下,而不要留下遺憾。
時間是有復利效應的。這或許也是為什么要和時間做朋友的原因之一。聽《冬吳》時,他們說,人們常常高估了一年的變化,而低估了五年的效力。因為 五年里如果持續做同一件事,那么時間的復利就會顯現出來。用投資的理論來說,就如儲蓄,每個月存一百,五年下來也是六千塊錢。我們沒有去仔細思考復利這個事情的時候,會覺得不過是6千元。但是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你的進步和變化,你對一件事的堅持必然帶來對這個問題的深究,對相關問題和技能的學習和不斷探索。就像喜歡美食喜歡做飯的人,她會不斷地研究菜譜,精進廚藝一樣,五年下來一定是和剛剛喜歡上烹飪時的自己完全不同的。所以,在認識到這一點后,我們才能對時間有所敬畏也有所緊迫——因為就如沙漏,時間一直在流逝;也就如好地段的房子,現在不買,或許明天就沒有了。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還只是道出來了時間的稀缺,唯有認識到時間是一朵復利的玫瑰時,我們才能真正發自內心去珍惜它,利用它!不論是將它投資在自己的身體健康上,還是專業的進步上,抑或是興趣的培養上,金融產品的投資上...... 我們所獲得的會遠超過自己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