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些閱讀量10萬+的文章有哪些特點呢?
新媒礦(www.xinmeikuang.com)梳理了平臺上日常頭條平均閱讀量在5W以下上周產生爆文的公眾號及文章,分析了一些規律。
“白百何出軌“的話題火熱三天后消聲,但仍有余溫,《人民的名義》接近尾聲,限購政策持續發布……(新媒礦每周都會對上周閱讀量達10萬+爆文進行梳理,請關注微信號:xinmeikuangwang)。
新媒礦將微信號劃分為以下三個等級:日常頭條平均閱讀數1萬次以下的;日常頭條平均閱讀數1萬-3萬次的;日常頭條平均閱讀數3萬-5萬次的。
剔除掉明顯刷單的文章,據不完全統計,上周(4月17日-4月23日)閱讀量超過10萬+的文章如下:頭條平均閱讀量在3萬-5萬之間的號有100個,頭條平均閱讀量在1萬-3萬之間的號有49個,1萬以下的有42個。比例如圖所示:
標題事件類別如下所示:
01
熱門話題
1、學術論文造假
當地時間2017年4月20日,學術出版巨頭施普林格(Springer)發布聲明稱,107篇已發表于《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的論文因涉嫌同行評審造假被撤稿。此次撤稿規模之大,創下學術期刊單次撤稿量、單期刊撤稿總量、中國學者遭集體撤稿量的多重紀錄。
事件一出,嘩然一片,相關微信文章也獲得大量的關注,比如:
《涉嫌造假,107篇中國學者論文被撤稿,醫院成重災區(附完整名單)》
《驚天!107篇中國學者論文涉嫌造假遭?Springer?撤稿,創撤稿數量最高紀錄(附完整名單)》
《中國論文再度出丑:都是誰?責任在誰?》
相關文章之所以能造就10萬+,新媒礦認為,有這些原因:
(1)事件本事令人吃驚
在中國,論文造假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的重點話題,是重災區。雖然論文造假的事情時有發生,但是這次造假創下多重紀錄,給學術界、國內論文蒙羞,著實讓人吃驚。
(2)標題利益引發思考
以《中國論文再度出丑:都是誰?責任在誰?》這個標題為例,文章立意上升到了“國家”的高度,拋開現象看本質,論文造假是表象,背后深層次的原因更值得關注。
2、限購
老話題啦!全國各地都在發布限購、二套房、不動產權等相關的政策,與大家的生活息息相關,能不能順利買房,就看政策一句話了。
相關文章比如:
《重磅!江門限購政策出臺!非戶籍者購買新房需半年以上個稅或社保!》
《北侖人都是這樣買房的....》
3、iOS版微信關閉贊賞功能
作為國內最大的自媒體平臺,微信公眾號每公布一個消息,自媒體界就要抖一抖。這次不得已關閉iOS系統用戶的贊賞功能,引來不小的騷動,雖然沒打賞的金額只占自媒體變現金額很小的比例,但是畢竟蒼蠅也是肉啊。少部分頭部公眾號才有穩定的變現模式,大部分還處在收入比較低的水平。
不過此事中,蘋果公司與微信兩方的商業布局、利益競爭更具有話題性。
02
好標題
1、數字總結類
比如:《如何寫一篇100000+的招聘貼》
招聘貼也能寫成10萬+?普通文章作者壓力會很大啊!
2、違反常理類
《90后主播怒砸iPhone7? 90%的人都想不到原因》
《為什么一張小蝌蚪找媽媽的漫畫,一夜刷爆了家長的朋友圈?》
“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大家再熟悉不過,小時候語文課本中的經典內容。刷爆了家長的朋友圈,又引發了新的一輪教育思考
3、懸念式
《上海街頭驚現女鬼,陳嘉樂到底是誰?》
《如果每個人都看過這個,那廚師就該失業了。》
《閑魚上遇到了“變態”買家,知道真相后差點奔潰…》
4、提問式
《老北京的八大碗,你知道是哪幾碗嗎?》
《你理解《大話西游》片尾那句“他好像一條狗”嗎?》
新媒礦——專注新媒體的傳播服務,獨有的數據處理算法讓您的傳播更簡單。